秋来石榴压满枝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鬓。”榴花似火,榴果满枝,9月16日,记者漫步在信阳市平桥区胡店乡的千亩石榴园,沉浸在如火的热情中流连忘返。 

 平桥区胡店乡较多岗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具有种植石榴的优良自然条件,2005年,这里的14棵大红甜品种的石榴树移栽到中南海。目前该乡石榴种植面积达到2800多亩,位居全省第二。主栽品种为突尼斯软籽、豫大籽、红玛瑙、玉石籽、大红甜,胜果期亩产2000公斤到3000公斤,特别是突尼斯软籽石榴市场售价高达30元/公斤,亩产达到6万元,产品供不应求。这一产业的带头人就是永祥林果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戚永祥。

 这位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因为不愿受穷,先行栽种50亩石榴为试验发展特色农业,成功后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提起现在的成绩,回顾奋斗的历程,他深有感慨地说:“这多亏供电部门帮忙,支持力度一次大过一次!”

 戚永祥于1984年在胡店乡开办一个砖窑厂,自筹资金办电,经过不断改造, 勉强满足需求;1997年,他开始试种石榴,随着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浇水,用电开始紧张;1999年,赶上农村电网改造,照明线路得以改造。但过了没几年,随着负荷的急剧增加,用电又捉襟见肘;2006年,恰逢农村电网完善工程,访村电网焕然一新, 充足了,加上这时已积累了丰富的石榴栽种经验,他开始大面积扩种石榴。

 “石榴树很娇气,一年四季需要浇水,咱们这个地方,春旱、夏旱需要浇水,秋季果实膨长时需要浇水,冬季果木安全越冬也需要灌溉,对电依赖性较大。你看这附近的60多亩高岗地,没有地表水源,全靠11口机井。这些机井用电全部是供电所帮助安装的,当时我们正栽植小树苗,机井投入很及时,要不然,这些石榴树将全部枯死。”戚永祥指着不远处的郁郁葱葱的石榴树说。

 提起供电服务,戚永祥更是赞不绝口。在他的印象中,很少停电,遇到恶劣天气故障停电,抢修也很快。今年7月14日,炸雷一个接着一个,16时30分左右突然停电,当时石榴园内正接待贵宾,戚永祥急同供电所长仝茂亭联系,得知是雷击线路跳闸,抢修人员已冒雨排查抢修,不大一会,就来电了。“平时用电有啥困难,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我是市人大代表,我对供电服务相当满意。”戚永祥说。

 走在新落成的中华石榴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中:彩球飘飘、鼓乐声声,人来人往,展览会、文艺演出都很火热。为了将石榴产业做大做强,平桥区于9月12日至16日在此举办信阳平桥首届石榴文化节。“这是我们胡店乡有史以来最大的盛事,为了保证文化节正常用电,市、区、乡三级供电部门可没少操心。”戚永祥不无感激地说。

 据仝茂亭介绍,文化节临时用电负荷达到86千瓦,而原有的100千伏安变压器负荷已达86%,供电所用短短的5天时间,为其更换一台25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设10千伏线路93米,敷设电缆128米。为了保证文化节期间用电万无一失,供电所实行三套保电方案:除对10千伏胡3线主用线路进行检修外,另从胡4线的一台变压器引下电缆送到闸刀旁,多次演练,如胡3线故障停电,可在2秒钟内从胡4线供电;如果这两条线路同时故障,他们还准备了一台发电机,重点保证舞台供电。同时,供电所抽调27名保电人员守候在各个节点和闸刀旁。由于措施得力,整个文化节期间,没有停电一秒钟。平桥区石榴办主任张厚权称赞供电部门保电考虑周全,措施得力,为文化节成功举办立下汗马功劳。

 “在文化节上,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会长沙涛表示将在此成立‘中国绿化基金会生态科技中心信阳基地’,还将打造3000亩优质石榴示范基地,作为中国绿化基金会的绿色示范工程。而平桥区也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石榴发展到5万亩,开发石榴酒和饮料等深加工项目。”戚永祥高兴地说,“我们的研究所已投入使用了,这里的生态旅游已渐入佳境,对电的依赖程度更大了,有了供电部门的支持,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象这石榴一样红红火火!”戚永祥信心百倍。

 回望石榴园,苍翠叠幢,火红点缀,一排排电线时隐时现,好一幅美丽的画卷。电足了,石榴红了,农民笑了。
 

 
 
来源:大河网 
  • 农民经纪人

阎洪博

主营:禽蛋购销/巴斯夫预混料

罗洪臣

主营:饲料生产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