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产品出口何以迅猛回升

2008年4季度至2009年2月,受金融危机冲击山东农产品出口大幅萎缩。现在怎么样了?
   记者日前获悉,2009年山东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1/4;同比下降2.1%,比全国减幅低0.4个百分点。9-12月山东农产品出口连续呈现正增长,连续创山东单月出口历史新高;12月出口1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单月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青岛农产品出口实现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
   日本、东盟、南亚等市场增长态势较好
   山东省商务厅权威人士介绍,山东农产品对日本、东盟、南亚等周边市场的出口增长态势较好,欧盟、美国、韩国等市场持续下滑。对日本出口2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对东盟出口10.7亿美元,增长16.8%;对南亚出口2.8亿美元,增长101.1%。对欧盟、美国、韩国分别出口18.1亿美元、亿美元,下降4.9%、12.5%和7.9%。俄罗斯、香港、台湾、中近东、澳大利亚等市场同比分别下降34.1%、5.6%、8.5%、11%和4%。
   蔬菜及制品、肉食品出口保持增长,水海产品及制品、花生及制品、水果及制品等出口大幅下降。蔬菜出口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肉食品出口5.9亿美元,增长3.2%;水海产品及制品出口33.2亿美元,下降3.6%;水果及制品出口9.8亿美元,下降15.9%;花生及制品出口6亿美元,下降12.9%。粮油及制品出口10.6亿美元,下降18.8%。
   出口企业数量略有增加,部分重点企业出口明显下滑。共有出口实绩企业4090家,增加93家;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495家,增加9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243家,减少6家。巨野县佳农果蔬公司、益海(烟台)粮油公司、日照佳食公司分别出口1.37亿美元、0.86亿美元、0.58亿美元,同比增长84.7%、159.3%、39.3%。
   突破6年封关菠菜再入日本
   2009年5月,日本宣布恢复中国6家冷冻菠菜企业的进口资格,其中山东占了5家。8月7日,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20吨冷冻菠菜出口日本,这是日本对我国冷冻菠菜封关6年后的第一单。业内人士表示,日本恢复对我国冷冻脱水菠菜的进口,表明只要我们按照规范和标准科学操作,总能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日本曾是山东出口冷冻菠菜最多的国家,最多时日本冷冻菠菜的95%来自山东。但是,2003年日本以农残超标为由拒收进口中国产菠菜,致使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损失严重。
   其实,在此之前,2009年3月山东“潍县萝卜”已经打开了荷兰国门,出口到了欧洲12个国家。
   4月,威海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38吨干椒制品在欧盟顺利通关,第一次出口欧洲。过去威海出口农产品绝大部分输往日本、韩国,出口品种也多为泡菜和冷冻蔬菜。
   7月,食用菌“鲜品”首次出口日本市场。地处邹城市的山东普泰贝尔食用菌开发公司具有国内最大的褐菇种植基地,与日本地产株式会社达成了“大束褐菇”鲜品长期供货合同,每周向日本发送一个20尺冷藏集装箱。
   资料显示,山东蔬菜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增幅超过40%;预计恢复对日出口后,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约为200吨,货值超过450万美元。
   作物种子开始跨出国门
   种子,农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标志,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过去,山东作物种子基本上属于空白。
   在沂源县鲁村镇秦家村,村民徐宝水介绍:“过去搞玉米制种,现在搞萝卜制种。今年,俺的萝卜种子出口到了韩国!”鲁村镇党委书记许峰介绍,全镇种子繁育面积2300多亩,培育种子基地村10多个,种子种植户达5000余个,萝卜种子大多出口韩国。
   近几年,山东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家种子企业开展了科技交流,输出农作物种子样品1200多份,引进作物品种30多个;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玉米、棉花、花生和小麦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建立了作物良种示范基地。2009年,山东作物种子,比如玉米、大白菜、大蒜、大葱、黑南瓜及棉花、蓖麻等陆续走出国门,出口量达500多吨,打破种子“只进难出”的局面,实现山东种子国际贸易的历史性突破。
   大蒜和苹果享受东盟“零关税”
   2009年6月,“金乡大蒜”第一次出口印尼,在东南亚市场开始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与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6个核心国之间农产品实行了零关税。为了开拓东盟市场,山东做了大量的“预热”准备,许多出口企业在东盟设立了办事处。
   2010年1月7日,山东金乡华光食品公司与印尼签订了110多万美元的900吨大蒜订单,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实施后,我国大蒜企业与东盟签订的第一个订单。
   1月11日,威海1186箱货值18383美元的苹果,凭着威海签发的原产地证明,出口到了泰国,这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第一批出口东盟的水果,其关税优惠达1.25万人民币。
   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2009年初,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须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谋划农业,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推动农业发展,要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同时,省里制定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农产品出口的意见》,确定加大了出口基地标准化建设和产品国际质量认证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50个出口农产品基地。
   山东农业厅权威人士介绍,在危机背景下,省里提出要“全面提升山东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广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按照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进行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分工谋划农业发展,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大、出口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围绕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南亚、中东、拉美、独联体等新兴市场。
   4月初,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确定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农产品出口模式,确保出口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
   4月9日,召开了全省畜产品出口会议,提出当务之急是“巩固提高畜产品出口优势地位”,确定了四条举措即:加强畜产品出口原料基地建设;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切实加大了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举办或参与了山东农产品深圳展示订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烟台绿色食品博览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销促销活动,先后举办了4期出口龙头企业培训班,帮助引导企业开拓市场。
   同时,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业标准68项、技术操作规程40项,新认证“三品”1391个,新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县16个,全省标准化基地达4500多万亩。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