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株荔枝树颗粒无收,砍掉了省心!”7月4日,烈日当空,正是采摘荔枝的好天气。然而,来自湖北的荔农余小平并没有去采摘荔枝,相反地,她挥舞着砍刀,对自己荔枝园里的荔枝树“狠下毒手”。
记者在余小平的荔枝园里看到,很多荔枝从树上掉落,发黑、变坏,已看不到几个完好的果实。
与余小平一样,将希望寄托在荔枝园上,却最终被一场场雨浇灭希望的荔农不在少数。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小年”的荔枝在经过了一波三折后遭受暴雨之灾,产量剧减,糯米糍、桂味等东莞本地品牌荔枝收成率仅为两成。虽然市面价格有所提高,但九成荔农仍表示“赚不了钱,亏损严重”。
因种植荔枝本身经济效益低,加上今年天灾,使得多数荔农血本无归,不少荔农纷纷挂出了“荔枝园出售”、“荔枝园转让”等字牌。
年初:冰冻灾害
花穗冻伤严重花期普遍推迟
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由北向南席卷而下,东莞市在此期间的低温阴雨持续多日。“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东莞荔枝部分花穗抽出受到抑制或抽出后被冻伤,荔枝花期普遍推迟。”东莞市农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灾害天气出现前,大部分妃子笑、少部分糯米糍、桂味均已抽出花穗,但长时间的低温阴雨使这些花穗冻伤。其中妃子笑因花穗较为壮旺,受影响相对较小,糯米糍、桂味荔枝的花穗则冻伤略重。
“冰冻灾害过后,我们全力抓好复产工作,希望上市时能卖个好价钱。”大岭山镇荔农王志凌说。
这代表了几乎所有荔农的想法。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荔农们加强了对荔枝的肥水管理,落实保花促花、病虫防治等措施,达到了树健花壮的效果,一些荔枝于3月下旬又抽出部分花穗。
看着新抽出的花穗,王志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就等着上市后卖个好价钱了。然而,6月上旬,正值荔枝果实膨胀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多日的暴雨却浇灭了荔农们的希望。
6月:连月大雨
果子坠落殆尽而且个细味次
“6月连场大雨,差不多有20天见不到阳光,荔枝非常难保果。特别是糯米糍,本来硕果累累的荔枝树,现在只剩稀稀疏疏一些果子,还有不少是裂果!”王志凌心疼地说。
“我们庄园去年的产量达到3万斤,而今年只有1万多斤,至少减产一半。”东莞市农技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尹金华说,“我们有技术,相对于其他荔枝园,我们这个庄园的收成算好的,大部分荔枝园的产量仅为两成。”7月5日下午,在东莞市绿色路农科中心80亩糯米糍荔枝庄园内,正在安排工人摘果的尹金华脸上并没有露出丰收的喜悦。
据介绍,除了这80亩的糯米糍荔枝园为广东省标准化荔枝果园示范区外,农科中心还在大岭山镇建立了2个糯米糍和桂味荔枝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在大朗也建立了一个妃子笑标准化示范点,3个示范点通过农科中心的肥料、农药及生产技术的指导,在近两年内都先后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农科中心及下面的3个示范点因为栽培技术相对先进,今年遭遇寒害和持续暴雨天气后,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目前各示范点收成结果来看,产量并不理想,损失惨重。
收成少也就算了,要是能买个好价钱,荔农们还能聊以自慰。但是,在吃荔枝时,细心的市民也许会感觉到,今年的荔枝味道不如往年。“今年的荔枝总体质量不好,个细、味次,在市面上很难卖出高价。”莞市农科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连日的暴雨致使日照时间少,部分荔枝的糖分就减少,质量不佳。”
各方反应
荔农
无奈下准备转租荔枝园
随着化肥、农药、人力等成本的不断增加,近两年来荔农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本身缺乏种植技术,又缺乏科学的管理,一旦天公不作美,受伤的往往是这些“看天吃饭”的荔农。
今年被专家预测为荔枝“小年”,年初的冰冻灾害让荔枝花期受重创,持续的暴雨更是雪上加霜,而暴雨后的烈日天气又导致荔枝霜霉病频发,荔农在心痛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
“我们太脆弱了!天灾来临,我们即使倾尽全力,仍难免于难。”东莞市蛤地村荔农黄文斌今年血本无归,现在他正在联系企业,准备转租自己的荔枝园。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着像黄文斌一样想法的荔农不在少数,不少荔农均挂出“出售”、“转让”等字牌。
专家
应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从目前的收成来看,东莞荔枝产量损失近八成。”东莞市农技中心的高级农艺师尹金华说,一是暴雨暴晒天气,容易导致荔枝裂果、暴果,同时容易导致霜霉病和各种虫害。而由于下雨,农药打不上去,得病的荔枝就只能自生自灭。二是荔枝种植风险很大,荔农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加强管理,荔枝一旦遇上严寒和暴雨,那些“看天吃饭”的荔农往往束手无策。不幸的是,今年这两个荔枝的“天敌”都被荔农碰上了。
“有七成受害最严重的是散户种植者。”尹金华说,目前东莞经营荔枝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不足10家,东莞的荔枝种植仍以散户为主。而这些散户种植户往往又是租种当地人的荔枝园,东莞本地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荔农早已洗脚上田。租种户本身就缺乏经验技术,管理不到位,面对天灾往往无能为力。
由于损失严重,部分散户对荔枝种植兴趣降低,促使他们在天灾面前不愿再投入,也没有能力投入。由于散户力量的局限性,今年严寒摧毁的大都是散户种植的糯米糍、桂味这些品牌荔枝。
“东莞要发展好荔枝,最好的途径是以企业化经营代替散户经营,走集约化道路。”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院王教授认为,个体农户分散生产和经营的方式由于资本、技术、设施、营销等种种原因,很难生产出保质保量的一流商品,参与市场的竞争。而企业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作后备,即使灾难来临时,也可从容面对。
农业部门
保住荔枝“招牌”势在必行
而东莞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则表示,东莞曾被喻为水果之乡,荔枝是东莞的“招牌”。保住东莞农业上的这块“招牌”势在必行,但如何能让荔枝种植顺利走上集约化、企业化发展道路是关键,因此,东莞农业局建议有关部门、镇街,可制定实施有利于荔枝生产的政策,引导、扶持企业从事荔枝生态种植。
相关链接
莞荔枝10年来走“下坡路”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东莞从一个农业县变成了世界瞩目的全球制造业基地。特别是近10年来,东莞的工业化速度加快,原本靠单一种植荔枝收入的农户富裕了,越来越多荔枝户主动放弃荔枝种植。
事实上,东莞荔枝一直在走下坡路,而今年东莞荔枝的窘境,只是其走向衰退的一个侧影。
“一亩荔枝一年的纯利润,还抵不过一间出租房一个月的房租。”尹金华说,10年前东莞荔枝的种植面积达几十万亩,此后逐年减少。今年,东莞全市的荔枝面积共11万亩,年产量仅约1万吨。
他认为,导致东莞荔枝生产困境的最大原因,是种植荔枝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户对荔枝种植的兴趣降低。
除此以外,外地荔枝的竞争也是东莞荔枝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东莞荔枝一般是在6月底7月初才上市,而海南、广西等外地荔枝在5月就可上市,作为东莞品牌荔枝的糯米糍、桂味在6月底上市时,“头啖汤”优势已不在,价格上涨空间也不大。
据东莞市水果批发市场黄先生介绍,尽管东莞品牌荔枝的价格比外来非品牌荔枝的价格每斤约高出1~2元,但这对东莞荔枝种植户的吸引力并不大。
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