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稻乡”金字招牌

——从黑龙江五常实践看大米产业进阶之路
 
初冬时节,霜染黑土,“中国优质稻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的250余万亩稻田已完成秋收,黑土地在默默积蓄能量,等待明年春耕时被“唤醒”。遍布全市的水稻加工车间却一片忙碌,正将黑土地的馈赠“变身”为餐桌上的醇香美味。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水稻加工车间。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这台色选机搭载的高性能相机实时给大米拍照,机器可精准识别异色粒并自动分拣,保证大米的品质。”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工作人员指着高速运转的设备介绍道。

车间另一端,机器人抓取一箱箱包装好的大米码垛,转运至等候的货车。借助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大米包装上的“一品一码”,从育种、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信息便清晰呈现。

“一粒好米,首先得有好种。”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说,他们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成功培育出“中科613”等优良品种,筑牢“种源根基”。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的水稻。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攻关良种的决心。

“我们要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育种成果转化,从源头擦亮五常大米金字招牌。”乔文志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将探索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粮食加工技术,持续提高粮食产量和产品品质。

《建议》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在五常市,一粒好米的价值,不止于“吃得香”,更在于“体验深”。在龙凤山镇民利村,十万人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边,20余座小木屋温馨雅致,游客可以品尝农家饭菜,观赏田园风光。



十万人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小木屋。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通过我们建设的文旅设施,游客可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亲身感受五常大米的品质。”合作社理事长赵维石说,这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的转化率。

产业发展的红利,最终惠及万千农户。在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3万亩水稻,为拓宽大米销路,合作社已与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合作。“自9月下旬以来,我们已销售了500多吨大米,目前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以交付眼下这笔100多吨的大米订单。”合作社理事长于殿红说。

于殿红说,他们将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加大自有大米品牌推广力度,拓宽大米销售渠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五常市大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其大米产业升级的缩影。目前,五常市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达135家,其中2家年产值超10亿元,形成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文旅的完整产业链。

《建议》提出,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在五常大米核心产区,越来越多大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现代化加工设备,建立全流程溯源体系,推广绿色种植技术,让五常大米从区域特产成长为全国知名品牌。

展望未来,五常市委书记刘亮说,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五常市将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讲好大米故事,以高质量品牌建设扩大高端市场占有率,用市场需求倒逼产业链延伸拓展,探索丰富全产业链发展新路径,持续擦亮五常大米金字招牌。(记者 孙晓宇)来源:新华社
  • 农业合作社

大连古莲果菜专业合作社

介绍:绿亨系列产品,大连瑞泽农药产品,京青科技产品,以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海阳市绿源食用菌合作社

介绍:绿色无污染.无毒副残留的绿色食品。

万家养殖总公司

介绍:供应利木赞牛、西门塔尔肉牛、鲁西黄肉牛、西门塔尔肉牛犊、夏洛莱肉牛、杂交肉牛、改
  • 农民经纪人

阎洪博

主营:禽蛋购销/巴斯夫预混料

殷保顺

主营:鸡蛋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共青城供销社

主营:果品 畜牧 水产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