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旧不够乐观,货币贬值、物价普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推动了各种费用的增加,加重了市场经营户们的运营成本和潜在风险;国际国内对农产品需求量的减弱无疑对市场经营户们的销售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不过,在市场领导层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管理人员与经营户们共担风险、群策群力的协同努力下,市场成交量与成交额稳步提升,同比增幅为4.6%和15.5%。
一、蔬菜方面
上半年成交量同比下降了7.1%,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各种费用均涨影响,外地蔬菜的进货成本相应增加,为保证能够快速售罄减少损耗,经营户们纷纷选择减少进货量;二是上半年多个月份中天气状况不佳,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占多数日子,对本地蔬菜及大部分外地蔬菜的生长干扰较大,影响了收获期的上市量。物价普涨的大环境促使成交额同比上升了26.4%。
(一)本地蔬菜
连续不利天气影响,上半年总成交量下降了21.8%,排名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莴笋、大白菜、苦瓜、西葫芦、番茄、蒜苗、小葱、豆角、南瓜和小白菜,其中成交量同比增长的品种有5个,分别是苦瓜(34.4%)、蒜苗(24.4%)、小白菜(22.8%)、豆角(10.5%)和番茄(3.2%),苦瓜成交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新改良品种的引进,提高了结果率。成交量同比减少的品种分别是小葱(38.8%)、莴笋(35.5%)、南瓜(28.8%)、大白菜(25.8%)和西葫芦(9.5%)。纵观数据可看出,成交量同比减少的品种虽然与同比增加的品种旗鼓相当,但幅度对比显而易见,故总成交量的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以成交量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为例,仅有1个品种苦瓜出现了成交均价同比下跌的状况,这与苦瓜突飞猛进的上市量密不可分。其余9个品种的成交均价都处于同比上升状态,幅度最大的3个品种分别是大白菜(100%)、小葱(94.1%)、莴笋(83.3%)。
虽然多个蔬菜品种出现成交量同比呈下降状态,但在高增幅成交均价的助力下,总成交额增长了18.9%。成交量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中除南瓜品种以外均处于上涨状态,其中以小白菜、西葫芦和大白菜的涨幅最大,分别为108.5%、55.3%和50.3%。
(二)外地蔬菜
今年上半年外地蔬菜总成交量下降了16.8%,主要原因为进货成本的提高以及天气因素的影响。上半年成交量占前几位的蔬菜品种分别是:鲜菜类番茄(约4000吨)、大白菜(约3000吨)和白萝卜(约1500吨);干菜类土豆(约10000吨)、洋葱(约7500吨)、大蒜(约3900吨)和生姜(约2000吨)。
外地蔬菜调运已形成了完善的网络体系,覆盖我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的所有省份,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产量所形成的价格差异,通过农产品经纪人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大流通。今年1-2月外地蔬菜的供应地主要为我国的海南、广东广西一带,开春后主要供应地为福建以及我省的南部地区,随着5-6月份本地蔬菜的大量上市,外地菜的销售空间被压缩,形成以山东福建产鲜菜类蔬菜为主,干菜类蔬菜为辅的格局,
上半年外地蔬菜成交均价涨幅较快,整体幅度在20%以上,如土豆(54.8%)、洋葱(60.5%)、生姜(22.3%)、大白菜(36.4%)、白萝卜(50.2%)和番茄(40.8%)。主要原因有三:1是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各项费用上升较快,最终转嫁到销售价格上;2是全国范围内春季天气状况不佳导致农产品上市周期缩短,平均缩短约20天左右,供应时间的减少势必带动了成交均价的上扬;3是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强,需求意识超过了实惠意识,以往因价格高昂成交量较小的蔬菜品种,现在也广受青睐。
1、重启资本运作,大蒜涨势迅猛
经历了2011年暴涨之后急速下跌的蛰伏期,山东、河南等出产的大蒜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涨价风潮。从5月初开始,存地冷库内去年收获的老蒜开始发力上涨,从最初的3.6元/公斤涨至6月中旬时候的最高价9.6元/公斤,涨幅为166.7%。虽然有6月底价格有所回调,降幅为25%左右,格的急速上涨,令来市场的进货商们倍感压力,所以导致大蒜成交额出现同比大幅下滑,幅度为361.5%.
究其此番大蒜涨价的原因有三:
一是经过09年底游资炒作而抬高的大蒜价格,在近两年进入了低谷期,依据农产品的市场规律,进入低谷期达一定时间段的品种必然会出现价格的回涨。
二是由于去年秋季天气状况不佳,导致今年山东大蒜产量至少减少30%,产量的减少给经过市场化运作洗礼的种植户们带来了囤货的理由,纷纷选择惜售,待价而沽。
三是山东、河南等地各方游资已蠢蠢欲动,纷纷进入大蒜领域,采取包销包地包库等策略,打算从源头上垄断大蒜的供应。
2、今年山药大丰收,价格一度出现产销地倒挂
山东菏泽,河南焦作等地由于去年山药价格较高,当地种植户纷纷扩大播种面积,导致今年山药价格暴跌,从市场监测数据可看出,以3月份为例,毛山药月成交均价为6元/公斤,去年同期为10元/公斤,降幅为40%;铁杆山药均价12元/公斤,去年同期为18元/公斤,降幅为33%。大部分山药出现产销地价格倒挂现象,产地收购价加上抵金运价却不及产地收购价。山药价格实惠直接带动了市场经营户销售山药的热情,据统计,销售山药的经营户由去年同期的3家增至今年的18家。
二、水果方面
上半年水果交易方面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势头,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增长了8.6%和16.5%。虽然接二连三抬升的进货成本制约了经营户们的扩大经营,不过良好的销售势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营户们的存货压力。
(一)进口水果销售继续延续去年发展态势
得益物价上涨因素,缩小了进口水果与国产水果之间的价格差,消费者对于选购进口水果的兴趣大增,市场进口水果销售延续了去年同期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稳固增长,同比增幅为10.1%。特别是历年来春节期间水果逐步取代保健品的地位成为新的馈赠佳品,消费者乐于选购包装精美,口感优良,大方体面的进口水果作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馈赠之物。据估计今年进口水果成交量同比增长了至少15%,其中进口樱桃作出的贡献最大,约占6%年春节旺季期间进口樱桃价格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去年同期先扬后抑情况,价格区间在70-160元/公斤,选择余地较大,基本成交均价在86元/公斤。进口红提、猕猴桃、山竹等品种伴着进口樱桃强劲的销售势头,整体情况较为乐观。
(二)香梨大幅减产,苹果销量增长明显
今年上半年香梨虽然一直销售至期末,但成交量不足去年同期的50%,主要原因是受新疆香梨产地气候性减产影响,量少导致格一路走高,去年同期一级梨成交均价为60元/箱,今年涨至均价75元/箱,增幅25.0%;特级梨从均价65元/箱飙升至均价85元/箱,增幅30.8%。且因量少关系,今年香梨品质和口感均不如去年同期。
受国际需求减少影响,很大一部分原本出口的苹果转而内销,再加上库存压力增加,苹果销售经纪人们对下半年市场行情的悲观预测,导致今年上半年苹果销量增长明显,同比增长近50%。量大带来了品质上的提高,70CM-85CM苹果占比明显高于往年,成为市场上的销售主力,去年个小包装简陋的袋装果已难觅踪影。成交均价在6元/公斤至12元/公斤之间。
(三)西瓜销量大于去年,高端荔枝提高占比份额
6月初的连续阴雨天气加上温和的气温,令刚处于上市初期的各产地西瓜的销售行情不容乐观,月成交量与成交额均不及去年同期的50%。但进入6月中旬,突然大幅回升的气温令消费者重拾对西瓜的兴趣,西瓜销售状况日益好转,成交量每天都在创造新高度。据估计,期末西瓜成交量约为400吨/天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15%。成交均价相较上月一路攀升,期末上海西瓜成交均价为5元/公斤,山东西瓜成交均价为3元/公斤,河南西瓜成交均价为1.6元/公斤,本地产西瓜成交均价为4元/公斤。
荔枝总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8%。以桂味为代表的高端荔枝品种成交量大增,一改往日的小众品种面貌,逐步替代掉低端品种成为市场上的销售主力。去年同期高端品种在成交总量中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今年估算至少提升至30%左右,可见随着物价指数的日益上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以往高端品种高高在上的价格在“众物皆涨”的大背景下变得不那样的突兀,逐渐被大部分消费者所接受。各品种荔枝成交均价同比上升了25%。
三,茶叶方面
上半年茶叶总成交量下降了3.8%,主要原因是各项费用的增加转嫁到了终端销售价格上,间接失去了一部客户,令成交量有所下滑。不过成交额毋庸置疑的处于上升状态,幅度为9.5%。今年新茶上市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晚于去年同期约半个月左右;二是价格高于去年同期约20%左右,三是上市初期成交量逊于往年,减少幅度约为15%。受养生观念影响,今年红茶类如大红袍、金骏眉、普洱等品种销售情况好于去年,成交量增幅约10%左右。其余茶叶品种成交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