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苹果自上市之日起,就非常“娇贵”,尤其是一些品质优良的苹果,果农在自家地头卖出的价格也要比去年贵一倍,而到了销售终端,价格又不知翻了几倍。圣诞节、元旦马上就到,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坚持“身价不跌”的苹果要想继续受“追捧”,难度也不小。
市民们关心:
节日频至,价还涨吗?
苹果是市民平日最喜爱的家常水果之一。而今年,它摇身一变成了“黄金果”,“娇贵”的苹果显然让很多市民自感“囊中羞涩”。
21日下午,记者在绿康瓜果市场看到这样一幕:市民韩女士和丈夫一起出来买水果,她和丈夫手里各提一个装苹果的红色塑料袋,但每个袋子里都只有三四个苹果。而且这两袋子苹果还是在不同摊位买的。“买这几个苹果也是留给客人到家吃的,今年苹果太贵,我很少买。”韩女士说。
不只是韩女士夫妻俩,记者发现,购买苹果的其他市民,即使零买,也很少有人捡“个大质优”的问价,多数人直接奔向最便宜的苹果。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在努力“砍价”,原价1元/公斤左右、一袋五六公斤的袋装“带伤”苹果,每公斤最多也只能“砍”下约0.1元钱。
随着后续节日接踵而至,不少市民关心苹果价格是不是还会涨。对此,绝大多数经销商认为,眼下的苹果价格水平将持续稳定,上涨空间已几乎没有。
经销商忧心:
有价无市,销售遇冷
21日下午,绿康瓜果批发市场内顾客不多,几位水果商聚在一起打起了牌。在多数经销商看来,自今秋苹果上市以来,高昂的价格明显影响了销售进度和销量。
“去年这个时候,我这一车4000公斤的苹果,平均也就五六天卖完,可是今年,最长的时候20多天才卖完。”来自侯营的水果批发商许先生说。与此同时,许先生旁边一位女摊主告诉记者,她卖的是从冠县收购的富士苹果,批发价每公斤1元,“下午还没开张……”但她表示,进货成本使得自己很难降价销售。
不过,随着圣诞节、元旦等节日刚性需求的到来,这几天苹果销量增加的趋势也很明显。
市场内专卖“蛇果”的赵女士说,这两天销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一些超市零售商开始大量进货,应对节日市民消费。
记者又走访了几家规模较大的水果批发摊点,多位经销商都表示,受节日影响,这两天生意的确好转不少,但相比往年“下货量还很慢”。
探价高原因:
成本增加,市场复杂
水果批发商许先生已经做了近十年的水果生意,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今年的苹果市场行情:“我们还和以前差不多,老果农今年有的赚……”
许先生说,以三级富士苹果为例,最近一次他从烟台果农那里收购的价格是0.65元—0.7元/公斤,这个价格大致是去年的两倍。除了收购价格高之外,眼下在苹果产地收购时,其他花费支出也很高。而且,需要支付给经纪人的代收费、食宿费相比往年也涨了。
“因为到当地收购苹果的车实在太多,果农一点儿也不愁卖。”许先生说,将各种成本都计算在内,他收购的三级富士苹果平均批发价大致在1元/公斤。
“算上各种成本,我们的加价其实很有限,要挣点钱,只能靠加大销货量。”多位水果经销商均如此表示,可眼下苹果的销量并不如意。
与此同时,多位批发商都表示,零售商的加价幅度要比他们大。
为什么今年苹果价格会这样高?来自烟台的水果经销商赵先生认为,今年是苹果产量的“小年”,多地苹果都因在春天遭遇低温冻害而减产。“产量低是主因,再就是油价及其他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产生的连带效应。”他说。
几位聊城本地批发商却认为,这两年冷库建设太多,有人利用冷库囤积炒作才是重要原因。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优质苹果大量高价出口也是带动国内苹果涨价的原因。
来源:中国水果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