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果品纷纷打出“阳湖”牌
“这一个6两重的水蜜桃要是到了上海,那就是50元的天价了!”对于从未卖过如此高价的武进区洛阳镇果农梅桂芳而言,这是难以想象的,原先无锡“阳山”水蜜桃一统天下的年代,洛阳水蜜桃从来都是“别人吃肉,自己喝汤”,而有时候甚至“汤”都喝不上。当人们品尝着“阳山”包装盒下的水蜜桃时,却很少人知道,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却是产自武进。
“昔有洛阳纸贵,今有洛阳桃俏。不光是水蜜桃,6两以上的水蜜桃在上海世博会卖出了高价,武进出产的梨子、葡萄都开始脱销。”武进区农业局林桑站站长、区果品协会会长汤国平介绍,“能卖出这么好的价格,原因在于武进坚持打‘阳湖’品牌,提升了武进果品的知名度,武进果品逐步开始受追捧。”
武进果农“群雄逐鹿”各自为阵乱成团
“群雄纷争”年代:在苏南5市中,常州的葡萄产量第一,水蜜桃、梨产量第二,而上述几种产品,主要的生产基地都在武进。武进作为传统的“水果大县”,种植时令水果历史悠久,果树种植面积近5万亩,涵盖了水蜜桃、葡萄、梨、杨梅等50余个品种,很多水果还在国家和省、市评比中获奖。
长期以来,由众多个体农户组成的武进“水果大军”,却始终没能扶正强势品牌的“大旗”,在超过20个各类品牌的“混战”之下,久负盛名的武进水果有时不得不面对“质优价低”的尴尬,没有响亮的牌子是不行的。
品牌呼之欲出: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生存空间,为了进一步帮武进水果的“江湖地位”正名,在武进区农林局的引导下,2004年,21家果品生产合作社和园艺场组成了“联合舰队”——武进区果品协会。考虑到协会肉众多品牌难以协调,急需统一品牌进行支撑,协会成立伊始,就开始了对武进水果“大品牌”的谋划。2005年,由果品协会会员单位共有、覆盖了武进水果85%种植面积的“阳湖”品牌在广大果农的期盼中走向了市场。
果农得益颇多:“孩子是自家的亲,虽然不舍得,但是感情因素敌不过市场规律。”焦溪梨农孟建国种植的是蜜梨,2002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建丰”,期望能打响品牌。2005年6月份水果上市的时候,在该区的其他果农统一使用强势品牌“阳湖”时,他仍坚持使用“建丰”。然而,到11月中旬卖完最后一季晚熟蜜梨后,他一算账,同样的梨子,但是由于品牌效应,挂了“阳湖”商标的果农每亩比他多进账800多元。最终,他“痛苦”地选择加入“阳湖”阵营。
武进“阳湖”果品大量上市 果农得益
武进果品墙内开花内外香
“三品”归一统:按照“调大做强、凸现特色、相对连片、拓展产业”的总体思路,加大组织力度,加快推进速度,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水果新品种30多个,形成了以雪堰、洛阳、礼嘉、郑陆、横山桥等5个镇为重点的水果经济板块。同时,所有武进果品协会会员都开始主推“阳湖”品牌。
目前,全区果品面积有5.8万亩,种植水蜜桃、葡萄、梨等50多个品种,年产果品4.5万吨,产值2亿元。全区注册果品商标16只,制定无公害果品企业标准27件。申报成功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4个。建起了5家果品批发市场,创办了20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和园艺场,组建了武进区果品协会和常州嘉田果树研究所。
果品生产给全区1.5万余户果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葡萄、水蜜桃、梨亩均效益都在5000元以上,亩均产值超万元的果园比比皆是。时令果品产业成为武进农业主导产业中当之无愧的富民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工程”。
三年三个台阶:随着2010年常州武进第二届“阳湖”果品节举办的日期临近,加上2008年“常州时令水果推介暨武进‘阳湖’品牌名优水果展销活动”,武进果品推出的“阳湖”已经开始小有名气。
三年的努力,让武进的“阳湖”果品已经成为南京、上海乃至长三角周边地区市民的追捧对象,纷纷来到武进,为的就是品尝到武进“阳湖”果品的鲜美。短短的三年时间,武进的果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谈到此处,汤国平告诉记者,主要是品种更新,另外就是品牌改革,还有是品质的提高,通过三品的建设,产量产值都比90年代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武进有了自己的品牌——“阳湖”。
果农拍手称赞:“阳湖”的出色表现,让果农有了“砸牌”的底气。一方面,武进古称阳湖,“阳湖”最富文化底蕴、最具地域特征,这个品牌名称,武进果农乐于接受。另一方面,“阳湖”为武进区果品协会所拥有。这个由21家果品生产合作社和园艺场、3000余户果农组建的“联合舰队”,2004年成立伊始,就着手武进水果“大品牌”的谋划,2005年初推出的果农共享品牌“阳湖”,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到年底覆盖武进水果种植面积一半以上。
政府部门的有力引导,也增强了果农“砸牌”的勇气和信心。汤国平告诉记者,成立“阳湖”品牌后,率先‘砸牌’的3000余户果农,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武进果农绝不会为“砸牌”而后悔!
武进区农业局林桑站工作人员指导果农种植
武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瑞园缘”葡萄打包上市
“阳湖”踏上新舞台迈出新舞步
拓展疆域求壮大: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美丽。在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焦溪,梨树种植面积超过了2500亩,打产品“翠冠梨”个大汁多、味甜细嫩,有“梨中皇后”美誉。受无锡市阳山镇每年成功举办桃花节、水蜜桃不仅供不应求而且卖出好价钱的启发,数年前,该镇108位果农自发组织起来,举办梨花节。发起人冯顺政告诉记者,每年春暖花开时节,焦溪镇的千亩梨花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花海,十分美丽。这本来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很适宜搞“农家游”,吸引城里人下乡踏春;举办梨花节,还能提高焦溪水果的知名度,收获季节能卖出更好的价钱。果品合作社一发出倡议,很快就得到多数水果种植大户的响应,筹措了10多万元经费。
焦溪梨农为了打响品牌,选择了农家游的新路,而武进的“阳湖”果品,也开始踏上新的舞台迈出新舞步。
“走出深闺”初长成:近年来,武进“阳湖”果品获奖无数,洛阳和雪堰的水蜜桃,多次被评为全省和常州市名优农产品;焦溪园艺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去年获评省农林厅优质葡萄银奖;嘉田果树研究所的巨峰葡萄则获得了省内的一个金奖;而前黄绿星葡萄园的富硒葡萄,目前亦已申报国家专利。翟家果品专业合作社、横山砂梨专业合作社、新南葡萄专业合作社、漕桥青龙果树园艺场等在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的基础上,今年已都申报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
“让常武地区以及外地客商品尝到正宗的阳湖水果,全面宣传推广武进的名优水果,扩大阳湖水果品牌的知名度。”武进区副区长顾伟国如是说。如今,在武进区委、区政府的重点扶持下,武进的时令水果正逐渐走出常武地区,走向江苏、走到全国乃至走出中国。
果品集团军作战: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收购和销售,让果农尝到了“集团化”作战的好处。同时,武进区农业部门也力挺“阳湖”,两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帮着“阳湖”闯大城市、进大宾馆、驻大超市。
目前,武进阳湖名优水果正以其“品种新、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成为特色经济的又一亮点,此次展销活动,也是为了进一步打响“阳湖”品牌为消费者中的影响。
炎热的夏日,是一场盛大的水果盛宴,而今,武进“阳湖”时令水果再次上市,在品尝的背后,是对“阳湖”品牌的认同,更是一次文化的感受。
来源:武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