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黄花梨大量采摘之际。去年这个时候,收购黄花梨的客商一拨接一拨,运输的车辆一部接一部,而今年却冷冷清清。
这几天,建宁县溪口镇果农俞诗邦很是郁闷:眼看着黄花梨日渐成熟,前来收购的客商却门可罗雀。
眼下,正是黄花梨大量采摘之际。去年这个时候,收购黄花梨的客商一拨接一拨,运输的车辆一部接一部,而今年却冷冷清清。
前些日子,俞诗邦刚把早熟的翠冠梨卖完,价格比去年低了不少。原本以为,刚开始销售价格低些很正常,为此他准备再等两天,谁知一路跌价,现在四两重的果,每公斤才卖一块三,比去年同期低了4毛钱。如今,头批黄花梨还没采,山上最大的梨子一个重就快500克了,价格也没上扬的迹象,他打算采完梨子后把果山转让。
比俞诗邦更能切身感受到卖果难的,还有溪口镇枫元村经纪人曾胜安。
赶在“凤凰”台风登陆前,曾胜安总算把梨子都卖出去了。从广东打道回府,已是满身疲惫,忧虑之心溢于言表。
“今年的梨子生意太难做,价格比前两年低了好多。”有十几年卖梨经历的曾胜安叹了口气,“我收购价格是每公斤1.5元,收购了1.2万公斤,纸箱1200元,运费3500元,成本总计是2.27万元。在广东东莞,批发价平均每公斤1.8元,一共卖了2.16万元。两项相减,我还倒赔了1100多元。”
而去年此时,曾胜安卖梨已赚了好几万。天气好时,曾胜安两天发一车梨,每车都在一万公斤以上。曾胜安说,如今,大量水果抢滩市场,已把黄花梨逼到“墙角”了。
钟摆困局
如同钟摆一样,建宁黄花梨在“俏销”与“滞销”间摇摆。
事实上,黄花梨遭遇价格低谷并非首次。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周边省份的黄花梨与建宁黄花梨抢夺市场,市场日趋饱和,价格日渐低迷。加上建宁果农市场意识不足,果农之间竞相压价,黄花梨价格一跌再跌。
如何从困境中突围,继续做强黄花梨产业?政府和果农都在思索。全县上下形成共识,黄花梨产业必须实行内抓品质、外拓市场的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建宁县引进早熟品种“翠冠”梨,提早上市一个月,价格是普通黄花梨的两三倍。同时,培育经纪人营销队伍,使用统一印有“建宁黄花梨”的包装箱,对梨子进行分级包装、销售。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黄花梨售价维持稳定。近几年来,即使在集中上市时期,产地收购价还能维持在每公斤1.6元左右。
那么,黄花梨缘何今年再次遭遇价格低谷?溪口镇黄花梨果业协会会长张宝旺介绍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低迷。近几年来,江西、湖北、浙江一带的黄花梨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都已进入丰产期,由于运输便利,管理成本低等原因,价格较低,给建宁黄花梨的销售带来很大冲击。加上省内光泽、邵武、建阳等地的黄花梨产量增多,“内外夹击”,建宁黄花梨陷入“包围圈”。
其次,大量水果同期上市,降低了黄花梨的竞争力。据许多经纪人反映,今年在广东市场,砂梨、荔枝、西瓜等大批水果纷纷抢滩登陆,数量巨大,并且价格便宜。例如,7月中旬的时候,在广东东莞市场,河北的砂梨每公斤1.3元,西瓜每公斤1元,荔枝每公斤也才2元,建宁黄花梨售价自然高不了。
第三,滥竽充数和提前采摘也是一个因素。由于建宁黄花梨有着较高知名度,部分商贩购买建宁黄花梨专用纸箱,到江西、湖北、浙江等地收购梨子,冒充建宁黄花梨。还有些农户为了抢时间,卖高价,没等梨完全成熟,就采摘上市。因而,黄花梨味美多汁、爽滑清脆的口感大打折扣,砸了招牌,又影响销售。
突围“四重门”
如何应对当前的价格低谷?在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要想提高黄花梨售价,除了内强品质外,外拓市场是关键。
思想上,要从“重种植”向“重销售”转变。张宝旺说,拓宽销售半径势在必行。近年来,建宁黄花梨的外观和内在品质,都有了长足进步。与重种植相比,市场销售却没有跟上。据了解,建宁黄花梨主要集中在省内和广东市场销售,广东占销量的70%,其他省市的市场基本还没有打开。
行动上,要从“重品质”向“重品牌”转变。在黄花梨果品质量提高的同时,重视品牌的打造显得尤为重要。建宁县绿源果业的付兴安为自己的黄花梨注册了“建绿”牌商标,去年又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志,有了这两块大招牌,今年他的梨不仅销路畅通,元。
方式上,要从“重经验”向“重信息”转变。曾胜安说,在沿海地区销售黄花梨,最怕遇上台风天气。有一次,他在广东遇到台风登陆,一车梨子才卖了三分之一,台风过后,新鲜梨来了,他只好把剩下的梨子低价贱卖。如今,了解天气情况成了他每天的必做功课,此外,还要打电话了解哪个市场价格高,哪个市场货源少。他说:“现在,信息灵就能赚钱,卖梨也不能凭经验。”
渠道上,要从“销鲜果”向“深加工”转变。一直以来,黄花梨作为鲜果卖得多,很少进行深加工。在建宁落户的福建兴辉食品有限公司每年都收购黄花梨,进行黄花梨果酒、果醋生产,深加工后,身价是黄花梨鲜果的几十倍。但公司十几万公斤的收购量,与全县六万多吨的产量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公司总经理林寿兴说,如果多一些水果深加工企业,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鲜果价格也自然上去了。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