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做强农业优势产业鼓胀农民腰包

 “广西穿心莲村”、“广西淮山村”,你听说过吗?这些药材名村就在贵港市!“一份田三份收入”可能吗?贵港人已将之变成现实! 

 贵港拥有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素有广西“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57元。2009年以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三年排名全区第一,连续三年获得了“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中药材种植带来滚滚财源 

 一直以来,贵港市特色种养业都比较发达,并且已成规模。特别是种植中药材方面,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据了解,目前贵港市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主要有穿心莲、泽泻、淮山、葛根、鸡骨草等。其中,桂平市的淮山,平南县的葛根,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的泽泻、穿心莲,以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优、效益好而驰名区内外。 

 近年来,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扶持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大力推动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和港南区新塘乡三岸村分别被命名为“广西淮山村”和“广西穿心莲村”,全市拥有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广西绿之源种养发展有限公司中药饮片加工厂、贵港市冠峰药业、贵港市六神药业等5家大中型中药生产企业,成立有桂平市金田镇旺茂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港北区仁乐穿心莲种植专业合作社、港南区雄发泽泻专业合作社、覃塘区新强猫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3家。市本级荣获了自治区新兴优势产业中药材一等奖,桂平市和港南区分别荣获二等奖。 

农博要闻推荐大闸蟹防伪标识登海先锋嘉年华 
我国蔬菜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发改委召集业内人士分析豆粕市场 
农业部启动生猪标准化养殖场生产试点 
发改委就《防猪价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大豆改玉米:详解中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 
猪肉价格连涨5周 后期走势受制两因素 

 港南区是贵港市中药材种植大区。今年,该区参与中药材产业开发的农户达1.36万户,中药材种植面积8.5万亩,7万亩,增长53.7%,其中种植穿心莲5.7万亩,发展冬种泽泻2.8万亩。预计港南区今年中药材总产量达到3.45万吨,比2011年增加1.62万吨,增长88.52%;中药材销售收入将达17250万元,比2011年增加3559.2万元,增长26%。 

 预计今年,贵港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产量10.5万吨,产值达5.35亿元。 

 推广套种套养实现钱粮双收 

 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让有限耕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促进农业增粮增钱? 

 近年来,贵港市在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注重因地制宜,化解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把推广农作物套种套养生产技术作为现代农业主推技术来抓。 

 覃塘区覃塘镇谷罗村农民杨金强对农作物间套种套养有着深刻的认识。覃塘镇种植莲藕历史悠久,每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素有“莲藕之乡”的美称。然而,部分种藕的农民要到市场买米吃。过去,杨金强的两亩水田,只能种一亩莲藕一亩水稻,如果全部种上莲藕,口粮只能到市场上去买。针对这种情况,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杨金强找到了一条既能保障钱袋子鼓起来,又确保米袋子满起来的新路子——实行稻藕套种,可以同时种两亩莲藕和水稻,有效地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目前,这种方式已经进一步发展为稻藕鱼套种套养,实现了“一份田三份收入”。 

 目前,贵港市农作物套种套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全市重点推广了莲藕、淮山套种水稻,木薯、甘蔗、玉米、葛薯套种西瓜、花生、大豆、中药材等模式,先后建立了桂平市金田镇万亩淮山套种水稻、石龙镇万亩木薯套种西瓜(花生或黄豆)、平南县思旺镇万亩葛根套种沙姜或香芋、港北区大圩镇万亩玉米套种中药材、港南区桥圩镇万亩玉米套种中药材、覃塘区覃塘镇万亩稻藕鱼套种套养、蒙公乡万亩玉米套种猫豆、五里镇万亩甘蔗套种西瓜或黄豆等8个万亩农作物套种套养示范区。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今年全市农作物套种面积达120万亩,比去年增加27万亩,预计收入达13亿多元。(记者 郑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