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色上下功夫让农民进入市场

――访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钱克明
                      记者冯波
  为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重要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4月7日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家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钱克明为全市300多名领导干部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报告。作为欠发达地区,长治的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就这些问题会后记者对钱克明进行了专访。
  问:钱主任您好!首次来到长治,你对长治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初步印象如何?
  答:通过和市领导的交流,我感觉到长治新农村建设的风气很好,形式也很特别,领导非常重视。比如今天上午,大家牺牲休息时间进行学习,这对于思想的统一、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规划,在政府的一项统计中我看到,长治去年的粮食总产值、农民平均收入都要远远的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长治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
  问:长治是欠发达地区,您认为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新农村建设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来找主抓手。长治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化工、资源非常丰富,工业基础比较扎实。自然资源中,长治属于相对富水区,气候条件、土地条件都很好,就从神农在这里尝百草的故事来看,这里也是历史上较好的农业区域,是条件很好的宜农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长治有这么好的条件,肯定能做出好的成绩。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当地农业的竞争力,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内部进行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农业产业。其次要在农产品的特色上下功夫,长治地区的农业条件好,农作物丰富,我们可以在特色上下功夫,长治的杂粮就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它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地方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们应该努力让这些产业形成产业链条,村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己的组织,他们之间不存在利益的纠纷,可以避免龙头企业给农户带来的市场风险,农村合作组织加农户的发展模式更加完善,更可以让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问:长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三”战略中其中有一条是农业产业化,您认为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长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三”战略非常符合长治的实际情况。就农业产业化来说,首先农业产业化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使更多的劳动力得到解决。其次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进入市场肯定需要包装、专业的服务、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等专业的服务,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对于品牌的树立、营销体系的建设及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企业元素的组合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能把农民介入产业链条中,对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长治》200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