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小号主编还在上大学,课余没事就找了个兼职——教两个澳大利亚小朋友学汉语。每次,小朋友的妈妈都会端出水果招待,偶尔也会吃点,果香纯正、味道不错。一次,跟着她一起去买水果才知道她买的都是进口水果,价格昂贵,一次水果钱就超过了我的教课报酬。当时暗暗咂舌,我以后应该去卖水果,多挣钱啊。
如今,买进口水果已经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但它们的价格仍然是国产水果的几倍、10倍甚至更多。
调果师创始人肖洪涛以奇异果和猕猴桃为例做了比较。1904年,第一颗猕猴桃种子从中国进入新西兰。百余年的发展,使奇异果产业成为新西兰的支柱产业。虽然中国境内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和品质资源都占世界鳌头,可产品价格却不到新西兰奇异果的1/10,甚至出现滞销现象。“奇异果”与“猕猴桃”,本是同根生,命运却是大相径庭。
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中国(北京)国际果蔬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国内外新奇特果蔬越江过海争奇斗艳,果蔬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前景。也通过这次展会,小号主编总结出两个方面进口水果和国产水果的差别。
第一,成本高。
在栽培过程中,为了产出最优质的水果,国外生产商下了相当大的功夫。比如在栽培某高价菠萝时,为了完美地再现热带气候,使用传统手法,用肥料和小麦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能完美的温室栽培。
同样,在包装上也极其下功夫。
比如说产自日本的世界第一贵的苹果。为了避免损伤新鲜度,每一个苹果都要用蜂蜜进行清洗,然后水工包装。
出售水果的挑选也很严格。
比如世界第一贵的葡萄。要求每一窜葡萄的含糖度都在18%,重量都在20克左右。
进口的水果之所以贵,是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一颗都毫无瑕疵,而且能够精确地标明产地和含糖量。
一般来说,咱们国产的水果是按斤和袋卖的,进口的水果是按颗来卖的,一点点瑕疵也不要。
第二,有大格局的推广策略。
以比咱的猕猴桃贵10倍的新西兰奇异果为例。
新西兰奇异果的产品推广,采用了全球品牌定位、本土实施的方式,在各国的各种促销活动、广告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本土化演绎,但在品牌调性、产品品质等方面的诉求均采用全球统一定位与策略。
统一品牌营销局架构了一个涵盖7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全球营销网络,召募当地优秀人才加入并与本土代理机构合作,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市场特性,针对各地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当新西兰奇异果2004年重点投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与本土猕猴桃存在着将近10倍的价差,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奇异果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较为缺乏。统一品牌营销局通过调研和专业分析,打破一般国际企业“中国是一个市场”的操作思维,针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市场的区域性差异,制定了不同的品牌推广策略及执行方案。
做水果生意这么久了,你发现了进口水果和国产水果还有哪些区别,可以留言给我们,借它山之石,我们也想把水果卖得贵,还有人抢。
来源:调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