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苹果超九成是红富士 市民感叹:怀念老口味

11月13日,文登市葛家镇大背后村北面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还在树上,果农宋战胜正领着七八个人在采摘。这些苹果都是小国光,自本报开展“合力破解卖果难”活动以来,不少市民来电表示想买些小国光和其他老品种苹果吃,换换口味。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品种苹果树由于品质、价格等方面原因,纷纷被种植户砍掉或者嫁接成红富士等新品种。如今我市苹果品种以红富士为主,2012年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占苹果总栽种面积的九成多 ,市场上难觅老口味苹果踪影。面对市场上几乎清一色的红富士,一些想换换口味的市民禁不住怀念起小国光、红香蕉了。
   全市苹果超九成是红富士
   “你家苹果卖了吗?”“没有,暂时在冷库里放着。”11月16日,文登市文登营镇西杜里村果农李元敬告诉记者。当记者问他存的是什么苹果时,李元敬说,都是红富士。
   近日,记者在荣成、文登、乳山果园采访看到,现在果园栽植的,几乎全是红富士,过去的小国光成了稀罕物。
   “现在行业里讲苹果,就是指红富士,在威海,红富士就是苹果的代名词。”11月16日,市水果商会秘书长阮树兴说,他们商会120多家冷库每年收储30万吨苹果,清一色的都是红富士。
   “以前红富士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的。”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隋秀奇,老家在乳山市育黎镇,1988年考入莱阳农学院学习果树专业。当年在品尝课上,老师拿出几个红富士,一个红富士分成4块,供4名学生品尝,吃惯了小国光的隋秀奇如品甘饴。当年每斤红富士5元钱左右,而当时普通职工一个月工资大约100元。
   “富士苹果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分场于1939年以国光为母本,元帅为父本杂交而成,1962年正式命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晚熟苹果品种。富士果实虽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着着色差的缺点。日本各地又从富士当中选出许多着色好的富士芽变,培育出来的苹果统称红富士。 ”隋秀奇说,我国于1966年开始引进富士苹果。 1980年春,农业部有选择地引入了几个着色好的富士品系,当年的烟台果树科学研究所共分得3800条接穗、200株树苗,开始在包括威海在内的老烟台地区试验栽培。
   “几年后,红富士苹果开始收获,红富士个头大,颜色红,一上市就成了香饽饽。因为红富士很少,价格自然比国光高出很多。”文登市葛家镇于家口村果农于国菊说,那时候小国光多,一斤才七八毛钱,而红富士少,每斤能卖到3元钱,种一亩红富士就能成“万元户”。发现如此致富之路的果农们纷纷挥起锯子和剪刀,将小国光等老品种换成红富士。
   “为了早点将小国光改成红富士,当时还创造了‘高接换头’办法,就是直接在小国光主干上嫁接红富士枝条,苹果树是小国光的‘身子’红富士的‘头’。”市果茶站副站长王林军说。
   “引进红富士后,效益的杠杆把老品种比下去了。”市果茶站副站长王林军说。据市果茶站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大约有58.1万亩苹果树,包括红富士52.78万亩、嘎拉2.99万亩,乔纳金0.94万亩,小国光0.185万亩,其他品种澳洲青苹、瑞林、瑞丹等,其中红富士占九成多。
   小国光如今有点受宠
   11月13日,文登市葛家镇大背后村村民正在采摘小国光苹果。今年的小国光苹果每斤收购价格3元左右,质量好的价格并不低于红富士。
   “请问哪里有小国光?我们想买一些尝尝。”近日来,记者接到不少市民的电话,咨询哪里能买到小国光苹果。记者在给果农牵线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市小国光栽培面积越来越少了。
   1970年,桥头镇碑鲁村的小国光曾经获得省优称号,如今碑鲁村的苹果几乎是清一色的红富士。据市果茶站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市只剩下大约1850亩的小国光苹果。
   “你看,小国光着色多好,现在红彤彤的,口感也非常棒。”11月13日,在文登市葛家镇大背后村北面的果园里,大风刮得果农宋占胜脸有点红。宋占胜种植了40亩小国光,这些小国光已经生长了24年,今年产了30万斤果子,目前树上还有大约10万斤果子没有卖。
   “小国光直径70毫米的就算特级果子,今年的价格比红富士不低,好多人喜欢吃,还是有市场的。”宋占胜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小国光价格走低,他好几次准备砍掉小国光改种红富士。但从2002年开始,小国光的价格又逐渐回升,他就没舍得砍。现在小国光越来越少,成了香饽饽,这几年经常有人给他打电话预订小国光用来送礼。
   “如今大家有选择地买苹果吃了,有的喜欢甜点的,有的喜欢酸甜的,有的喜欢偏酸的。”一家超市生鲜采购负责人林女士说,过去是果园种出来什么市民吃什么,现在是市民想吃什么,果园要种植什么。
   不仅上了年纪的市民对小国光有怀旧情结,许多年轻人也吃腻了红富士,开始喜欢小国光、印度青、金帅、蛇果等苹果。
   11月17日,市民姜女士去银座购物,发现这里有她喜欢吃的金帅苹果,特地买了一些。姜女士说,金帅很爽口,味道酸甜可口,不像红富士没有酸味。
   不仅姜女士喜欢酸甜可口的苹果味道,而且市民张先生也喜欢酸味的苹果,因为张先生患有糖尿病,医生建议他不要吃甜苹果,而选择酸苹果如小国光等。
   “小国光等酸苹果含果酸、维生素是最多的,而且果酸有助消化,维生素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张先生说,他每年都买好几箱小国光苹果吃。
   在市区一家超市,记者看到这里苹果品种有5种,除了红富士外,还有小国光、印度青、蛇果、王林、金帅。记者看到,红富士苹果卖得并不多,许多市民选择了其他品种。
   “我们小时候都吃过小国光,现在是年纪越大越怀念那些老苹果的口味了。我的孩子5岁,她还没吃过,所以买给女儿尝尝。”家住高区文化二路的宋女士说。
   数十种苹果逐渐被淘汰
   “从1888年到现在,120多年间,威海地区引进了上百种苹果树种,因为品质、价格等方面原因,大多数品种逐渐被果农淘汰了。”11月13日,王林军说,现在红富士还是龙头老大,其次红将军,然后是嘎拉,其他的品种就很少了。
   1989年,文登市葛家镇姜新庄果农老姜托了关系,是在种植了4年之后,老姜还是把北斗苹果树锯掉了,换上了红富士。“北斗落果太重了,快成熟的时候,扑扑直落,心疼啊。”老姜说,北斗落果率在15.2%~35.6%之间,他们后来发现北斗落果是霉心病造成的,这个病还不好治,所以就锯掉了。
   文登市泽库镇果农于秀刚在西泊村有70亩果园,乔纳金占了三分之一。乔纳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大面积种植,在1996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文登市“昆嵛”牌苹果中的乔纳金苹果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金奖。但是后来果商发现这种苹果不耐储藏,在常温下不长时间果肉容易发面,果皮返糖,重量缩水。因此,果商不愿收购,慢慢一些果农又开始将乔纳金换成红富士。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登市张家产镇一处果园引种了德国的格劳斯特苹果,这种苹果果实大,每个半斤左右,果皮红色,果肉绿白色,但是吃起来酸,不久也慢慢消失了。
   1995年,环翠区孙家疃镇远遥村南山果园引进了高岭苹果,这种苹果每个八九两重,果皮深红色,有断续条纹,果顶五个棱起不如新红星苹果五个棱起明显,果肉黄白色,肉质稍粗,不是很脆,这种苹果也没有得到大面积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有需求才会有市场,现在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是红富士苹果,小国光等老品种苹果的确还有市场,但是都是小规模的。如果果农盲目地将红富士苹果改种成小国光等品种 ,基本上都不会赚钱,甚至会赔钱。”市水果商会秘书长阮树兴说。
   “现在还是鼓励发展红富士,不过是发展三优富士,目前不管出口效益、口味、储藏性还是品质,还没有任何一个品种能抵得过红富士。”王林军认为小国光等其他品种,只是调调口味,目前我市优势品种还应该以红富士为主。
   王林军说,果品竞争的核心是果品质量。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品种能够持续长盛不衰。要居安思危,放长眼光,努力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重视后备品种资源的培育,不断引进或培育能够替代红富士的新优品种,努力避免由于一个品种(如北斗)在短期内大起大落而造成的巨大损失,走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的路子,实现苹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秋色赋》提及的果园有8种苹果
   “现在那些红香蕉、金帅都吃不到了,很想尝尝过去的苹果。”11月13日,环翠区竹岛办事处陶家夼社区陶先生回忆小时候生产队的果园,非常怀念。
   1962年,著名作家峻青以威海陶家夼村为背景创作的《秋色赋》写道: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橙橙的颜色…… 记者了解到,峻青《秋色赋》提及的陶家夼果园一共有8种苹果。
   说起《秋色赋》里面描述的苹果,不能不提陶家夼人陶遵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陶遵祜所在的潍县颐中 公司关闭,他回到家乡。陶遵祜回村后,在山沟薄地上栽了4亩果树。四五年后,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苹果产量逐年增加,他还引进了数十种果木新品种,并掌握了苗木的嫁接技术。在他的果园里,一棵树上出现了多个品种同树开花结果的景象。
   1950年,陶遵祜率先选用山定子苗做砧木,嫁接苹果苗,他还动员别人嫁接,无偿赠送山定子苗,免费提供苗木接穗,传授嫁接方法。陶遵祜先后被邀请到5个省、市传授果树生产技术。1958年他出席了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2年,陶家夼的果园发展到26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55%,果树8932棵,其中小国光占50%,倭锦、大国光、红玉、红香蕉占30%,金帅、青香蕉、祝光等占20%。
   威海先后引进上百个苹果品种
   “随着威海苹果面积增大,引进的苹果品种越来越多,有小国光、青香蕉、红香蕉、红星、金帅等数十种,其中以晚熟品种小国光最为著名,过去苹果园一大半都种植小国光。”威海水果商会秘书长阮树兴说。
   1988年,国光一斤才0.6元,而红富士卖到3元钱。那时候机关干部一个月才拿到150元,而有的果农一年的收入顶干部10年的工资,尝到甜头的果农们,纷纷将小国光的“高接换头”嫁接成红富士。20年后,小国光的地位就退居红富士、嘎拉、乔纳金之后,成了老四。
   据记载,过去我市仅环翠区苹果品种就多达百余种,建国前,境内的苹果品种有白海棠、红海棠、绵苹果、白粉皮、伏花皮(虎皮)、秋花皮(倭锦)、磅苹果、五月红、黄魁(大黄皮)、祝光(伏祝)、红香蕉(元帅)、伏苹果(黄金丸)、金帅(黄香蕉、凤凰蛋)、东洋红(旭)、青香蕉(香蕉)、印度、小国光、丹顶(柳黄、红瑞阳)、红星(新大王)、新红玉、红粉皮(小金星、秋粉皮)、大国光、秋苹果(大绿)、六月鲜(小红)、灰苹果(青皮)、伏苹果(早苹果)、黄钟花、红魁、大黄皮(黄魁)、鸡冠、紫盖子等30余种,以零星或小规模栽植为主。
   建国后,特别是1955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后,苹果规模化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发展的品种主要集中于大(小)国光、金帅、红玉、青香蕉、红香蕉,少量栽培的有鸡冠、印度(忍冬)、紫盖子、祝光等。20世纪60~70年代新红星栽植有所增加,主栽品种仍为小国光、金帅、秋花皮、青(红)香蕉等。富士品种有少量零星栽植。
   20世纪70年代末,仍以小国光、新红星、金帅为主,其他品种有葵花、陆奥、胜利、解放、烟青、秦冠、国庆、绿光、锦丽、阿兹威、烟红、红玉、早红星等;并首次引入日本着色富士。
   80年代中期,新植苹果园的品种主要为富士、乔纳金、津轻、嘎拉等。引进品种有世界一、新世界、好矮生、矮奥勒冈、澳洲青苹、千秋、静香、秀水、首红、北斗、王林、宫崎富士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红富士取代小国光成为第一大栽培品种,其他主栽品种有乔纳金及其优系、嘎拉及其优系、新红星系列、小国光等。引进品种有藤牧一号、北海道9号、红北斗、萌、恋姬、津轻姬、红将军、珍宝富士、乐乐富士、天星、清明、烟富1~6号、红舞、秋映、美国8号、松本锦、珊夏、新世界、高岭、2001富士、弗尔斯达夫、粉红佳人(女士)、甘红、红露、华红、秋光以及柱形苹果中的芭蕾系列和授粉专用品种的Red hornet等。同期,乳山市果茶站筛选出的几个乔纳金优系品种和威海市果茶站筛选出崖短富、贾富等几个芽变品种也有少量栽培。加工品种有茶丹、乔纳红、瑞丹、瑞林、酸王、上林、小黄、甜麦、贝当、若绯甘、甜格力、澳洲青苹等。
   其中,我市引进的红将军、恋姬、津轻姬三个苹果品种在2000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颁发了品种审定证书,准予在全省推广种植。
   威海栽培苹果历史悠久
   “印度青不大,但是特别甜。能买到青香蕉苹果就好了,这种苹果特别香,放在衣柜里能把衣服熏得香气扑鼻。”11月14日,在高区一家超市挑选印度青苹果的市民王女士,为买不到青香蕉苹果而遗憾。
   “就在今年,我市还从日本等国家引进青林等4个品种,用以丰富我市的苹果种植资源。”市果茶站副站长王林军说。
   威海栽培苹果历史悠久,1888年威海黄家沟村宋耀东由烟台等地购进苹果苗,栽于村前,是为威海栽培苹果之始。19世纪90年代英国园艺学家约翰·吉鲍斯由欧美各国带入西洋苹果苗在威海辟园栽植。1911年后,部分村庄相继建园,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威海出现仁柳庄沈氏果园、田村东夼实业社、孟家庄后戚氏果园、山后沈氏果园、徐里夼戚氏果园和徐家疃的个人果园等规模较大的果园。
   1906年出生于环翠区张村镇福德庄村的董锡和,看到同村陈玉山家的苹果很好,1933年他在自家的开荒地里栽植了6亩苹果。1937年,陶家夼村人陶遵祜回村在山沟薄地上栽了4亩果树。在毕家疃村,大约上世纪二十年代,村人毕学思从外地引进了各种伏苹果栽植在村东里家山沟内。文登人刘福义1937年迁入毕家疃,与儿子在承包的山地上开荒植果。他70多岁时,刻苦学习文化,编写了果树管理技术资料;有人把他的经验编成500条口诀,分发全国;他的徒弟遍布天下,且大多成了果业战线上的专业人士。
   在栽培技术的推广下,威海苹果生产发展很快,上世纪50年代末,产量达到2510吨。十年之后,产量达4787吨。又过了十年,产量猛增至15.23万吨。到1989年,栽植面积高达48.6万亩,产量18.68万吨。至1996年,全市苹果栽植面积63.6万亩,产量76.89万吨,达历史峰值。
   由于更换品种,老品种果树大面积被砍伐或高接换头,苹果园面积减少。到2000年,全市苹果面积减少到37.95万亩,2003年苹果总面积下降到28.8万亩,比2000年下降75.9%。为稳定苹果面积,全市采取高接和新植等形式,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增加早、中熟品种的比重。
   2005年,苹果总面积恢复到32.4万亩,截至目前我市大约有58.1万亩苹果,80多万吨。
   我市苹果获奖情况介绍
   我市是国内苹果、梨等落叶果树的最佳栽培区之一,生产的果品久负盛名,下为威海苹果获得过省级及以上名优果品称号或奖牌的情况。
   一、曾获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的有:
   威海市的小国光(1989年)
   荣成市良种场生产的红富士(1989年)
   二、曾获山东省优质果品称号的有:
   荣成市桥头镇碑鲁村的小国光(1970年)
   荣成市滕家镇小落村的小国光(1972年)
   荣成市埠柳镇凤头村的红富士(1991年、1994年)
   荣成市埠柳镇凤头村的嘎拉(1991年)
   荣成市斥山镇盛家村的红香蕉(1991年)
   荣成市果树站的五龙红苹果(1991年)
   荣成市埠柳镇凤头村的乔纳金(1994年)
   荣成市埠柳镇凤头村的王林(1994年)
   三、曾获山东省农业厅特优果品称号的有:
   荣成市石岛镇南车村生产的金帅(1991年)
   荣成市埠柳镇风头村的新红星(1990年)
   荣成市果树站的红富士(1991年)
   荣成市果树站的金帅(1991年)
   文登市果树站的红富士(1991年)
   文登市果树站的乔纳金(1991年)
   文登市果树站的陆奥(1991年)
   文登市果树站的静香(1991年)
   文登市果树站的小国光(1991年)
   四、奖牌
   1.在1996年山东省名优果品评比会上,获奖牌15个,其中金牌6个,银牌2个,铜牌7个。
   1.1金牌(6个)
   威海市环翠区果树站的红富士
   荣成市良种场的红富士
   文登市果树站的乔纳金
   乳山市夏村镇南江村的红富士;
   荣成市埠柳镇凤山园艺场的红富士
   1.2银牌(2个)
   乳山市崖子镇的新乔纳金
   文登市果树站的陆奥
   1.3铜牌(7个)
   文登市果树站的红富士
   荣成市果树站的红富士(长富-2)
   文登市果树站的静香
   荣成市果树站的红富士(秋富-1)
   荣成市果树站的新乔纳金
   文登市果树站的王林
   2.在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1枚
   2.1金牌(2个)
   文登市果树站的红富士
   文登市果树站的陆奥
   2.2银牌(3个)
   文登市果树站的王林
   文登市果树站的乔纳金
   乳山市崖子镇崖子村的千秋
   2.3铜牌(1个)
   荣成市埠柳镇凤山园艺场的新红星
   3.在1996年第3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名牌产品2个,分别为:
   文登市果树站的红富士
   文登市果树站的陆奥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孔军强采写

来源: 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
  • 农业合作社

临海市川南果蔬专业合作社

介绍:我社主营西兰花,白花菜

万全丰生姜油薄荷叶大蒜油甜菊叶生产合作社

介绍:生姜油、大蒜油、薄荷油采用纯天然植物加工提取原油。

河北保定清苑新农人蔬菜服务专业合作社

介绍:西瓜 冬瓜 南瓜 胡萝卜 甘蓝 麻山药 朝天椒 莴笋
  • 农民经纪人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平度市德诚饲料原料经营部

主营:饲料、有机肥原料出口及国内销售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