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近七成枣蜜饯企业停产

近期一场“风暴”扫过“金丝小枣之乡”沧州,该市共150家获证从事枣蜜饯生产加工的企业中,多达103家被停产整顿。“风暴”之后,以往低质低价竞争的市场乱象得到清理,枣蜜饯价格也开始走高。 

 整治风暴

 低价竞争质量没保证

 以红枣为主要原料的枣蜜饯加工是沧州的重要产业,在沧州的枣产品加工产业中,枣蜜饯加工业产值能占到1/3以上。

 由于企业数量多,多数企业规模小、管理差,沧州枣蜜饯质量安全问题较多。在2005年,枣蜜饯被列入市场准入产品,从事枣蜜饯生产加工、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了150家。但准入制度并未能彻底改变低质低价竞争的市场乱象。

 “事实上,不少企业在获证后混事,为节约成本,私自降低了生产水平,主要是卫生方面。”沧州市质监局食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譬如,获证条件要求进入车间须洗手更衣消毒,可在一些工厂工作人员不穿工作服就直接进去了,谓“你价低,我比你还低,你成本低,我比你更低,质量当然就没法说了”。

 为此,沧州质监开展了专项整治,此次整治被当地企业称之为“风暴”。三个多月整治后,全市150家获证从事枣蜜饯生产加工的企业中,103家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取缔蜜饯加工窝点15个,没收违法生产蜜饯1546箱,罚款30.4万元。合格企业仅余47家。

 “除了严查非法生产,我们同时也加大了帮扶力度。”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违规企业停产整顿的同时,该局对200多名枣蜜饯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进行了食品质量安全集中培训。

 沧州市利波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史均波介绍,整治前,不正规的企业一味地降低成本,低价抢市场,产品出厂不化验,质量很难保障。“当时有些企业生产的枣蜜饯300g规格的一袋能比正常市场价便宜0.3元~0.4元。这对按要求生产的企业冲击巨大,市场很难做下去。”

 市场影响 

 枣蜜饯出厂价开始走高

 记者了解到,此次枣蜜饯专项整治,让符合规范的枣蜜饯加工企业吃了颗“蜜枣”。

 “我们厂的产品主要卖到广东、福建,现在的销售量比整治前增长了约20%。”史均波说,现在继续生产的企业都很正规,各有各的市场,少了以前的恶性竞争。

 “现在市场好做多了,枣蜜饯的出厂价格也稳中略涨,300g规格的一袋涨了0.1元。”史均波说,虽然涨幅小,但对企业来说已是利润可观。

 不过,记者走访石家庄市场时发现,沧州的枣蜜饯产品零售价格并没有变动。“200g规格的一袋售价在4元到5元,最近没有接到厂家调价的通知。”保龙仓超市休闲食品部经理助理祁超介绍。

 新闻纵深 

 还缺叫得响的品牌

 “沧州的枣蜜饯加工业发展历史很长,却没有几个大规模的企业,也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沧州市质监局食品科上述负责人说,此次专项整治,就是为了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不要砸了沧州“金丝小枣之乡”这个响当当的牌子,维护这个区域历史品牌的声誉。

 河北省品牌协会常务副会长武志辉认为,提高产品质量是发展品牌的基础,要将沧州枣蜜饯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还需要政府引导,打包集中宣传。

 记者了解到,沧州当地不少蜜枣企业也在炼“内功”,目前,有64家企业积极进行厂房改造,更换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累计投资3200余万元,为枣蜜饯企业的提档升级做准备。

 沧州市质监局已向当地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规范沧州小枣加工产业发展的建议》,当地政府已建设小枣加工工业园区,欲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实现沧州枣产业大发展。

  
来源:河北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