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山核桃成品售价情况较为复杂,多数“杂牌军”山核桃零售店已经降价,而一些本地知名品牌山核桃没有降价,有的反而提高了价格。
中秋过后,本地产山核桃成品大量上市,受今年山核桃干子收购降价的影响,今年山核桃成品是否会降价,成为从普通消费者到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山核桃成品售价情况较为复杂,多数“杂牌军”山核桃零售店已经降价,而一些本地知名品牌山核桃没有降价,有的反而提高了价格。
从指导收购价说起
受去年年底山核桃滞销影响,今年全省山核桃指导收购价格为每斤干子20元,比去年降低了3元。市林业局产业科科长刘微是全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秘书长,他参与了今年全省山核桃指导收购价的酝酿、制定过程。他表示,指导价是政府调控的一个手段,但在市场主导的今天,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强制性的,可它对于市场纠偏和弥补农民在信息不对称上的劣势,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
也许是去年山核桃滞销让许多人着实害怕了,贩销户和加工企业普遍接受今年每斤20元的指导价,而最大的反对声音是来自山核桃农户。某机关一位陈姓公务员家住大峡谷,像许多在锦城上班的公务员一样,每年一到白露就高高兴兴请假回家帮助父母收打山核桃,然而面对每斤收购降价3元,熟悉今年通胀情况的他表示,降价幅度是否过大了?他还说,假如有人做一个经济上的中肯分析,前些年,每年提高的收购指导价部分也许根本不足以弥补连年来的农资涨价部分。那么,今年通胀比往年厉害,收购指导价不增反降,是否是对于农户的一种不公平?尽管只是指导价,然而贩销和加工企业等商家显然在收购价上的期许是趋向低价位的,并历来达成默契: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利益。他同时建议,如果信息不对称是农户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难以短期弥补的先天不足,那么,相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更为慎重。
记者调查发现,在中秋前,山核桃收购价其实连每斤20元还不到,大约在18—19元之间。随着山核桃收打完成,加工企业之间、贩销户之间争夺存货的竞争激烈起来,收购价开始有所提高,到了每斤20元。有观察人士认为,随着国庆临近和秋冬季山核桃旺销时节的到来,收购价估计还会上涨。同时,另一个问题也难免让人担忧:山核桃农户和收购大户是否会吸取教训,免蹈去年惜售的覆辙?
品牌企业表示不降价
如果你简单的按照价格推理,既然干子收购价降了,那么,山核桃成品必定降价,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
作为临安最老的山核桃品牌,新东林食品老总杨毅平告诉记者,今年山核桃颗粒比往年小,就最高一档山核桃所需的2.05厘米直径干子来说,往年筛选率在25—30%之间,今年不到20%;做手剥的1.95—2.05厘米,往年筛选率在30—40%,今年只有25%左右。可今年超过半数以上的山核桃直径都在1.95厘米以下,此,新东林今年的成品价格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明显下降。
记者在衣锦街新东林一家零售店看到,袋装重量为250克的椒盐和奶油味山核桃售价在23元—25元之间;同等包装的250克手剥售价则为27元。这与去年的售价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深宝的老总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受人工、包装、营销等价格上涨影响,他们也不考虑降价。他甚至还为山核桃农民打抱不平:“去年请人收打,一夫一妻是250元左右,今年是300元以上,加上管吃管住,农民的成本其实也在提高。”
定位为中高档客户的山妹子老总何欣舞则明确表示,成品不可能降价,“尤其是我们做品牌的,不可能去为迎合市场而降价,好的产品自然应该有相应的价格支撑。”此外,由于采用了全新包装,山妹子今年多款山核桃成品售价略有提高。
“杂牌军”:价格早就降了
然而,在大量“杂牌军”山核桃零售店,记者看到,新鲜上市的山核桃250克零售价大多为15元左右,有些连手剥的价格也差不多,这几乎是品牌山核桃售价的一半。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其实味道差不多,无非是我们的牌子不够响亮。”离衣锦街新东林店不远的一家零售店店主表示,新鲜山核桃上市以来,生意还不错,团购的也有一些。
问起降价原因,这些“杂牌军”店主表示,干子收购价降了,成本售价自然降了。
不过,记者也发现,与几家品牌商店相比,“杂牌军”同类成品颗粒明显较小。面对记者的发问,店主却几乎众口一词:颗粒与味道没有必然联系。
能否成为品牌崛起的良机?
一边是降价,一边是不降甚至提高价格,这让许多消费者看不明白了。
多数消费者自己食用山核桃都会去品质较好而售价较为适中的商店购买。有人表示,品牌山核桃适合送礼,价格太高,自己吃就买实惠的了。一位在上海做生意、每年都要采购大量山核桃做礼品的韩姓商人表示,尽管品牌店价格较高,但是作为礼品,他还是照样会在东林、山妹子等老牌子中选择,一是信誉好,质量可靠,送人要的是保险;二是每年都买,早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价格会有所照顾。
市林业局局长沈志军告诉记者,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今年山核桃颗粒确实比往年小些,品牌企业综合各项因素,不降价其实是有道理的。而一些“杂牌军”也并非质量不好,只是剔除了很多中间环节,成本不如品牌企业高,售价自然低些,这在往年也是如此。近几年由于收购价降了,才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加工企业是否从中渔利过多?他同时表示,希望我市几家较大的企业乘机做大做强品牌,为山核桃产业发展谋求更为广阔的天地。
业内人士提出,价格主要受市场影响,品牌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需要追加许多成本,消费者承担了一部分,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否则,作为食食品的山核桃,品牌再大,包装再美,若离普通大众消费能力太远,那就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
来源:临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