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十四五”多项指标亮眼 书写边疆发展新答卷

11月28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会上全面介绍普洱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

八大维度发力,交出高质量发展“普洱答卷”

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介绍,“十四五”以来,普洱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实施44个三年行动,着力打造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在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城市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八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普洱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速升级。咖啡产业综合产值五年间从24亿元突破至100亿元,生豆精品率达46.1%、精深加工率达50.2%;成为全国最大牛油果种植基地和云茯苓、白及原料主产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88.93亿元,较2021年增加107.04亿元。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5万人,消除风险 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71%,重点场所5G网络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4.16%,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和双拥模范城。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普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53万亩,建成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思茅河水质实现脱劣,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排名云南省第二。作为亚太林业论坛永久举办地,普洱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景东县、景迈山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谱新篇。依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全市多民族家庭占比达27.5%,高质量建成44个边境幸福村,边境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819元,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333个,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获国家调研组肯定。

聚焦融合发展与对外开放,激活边疆新动能

针对融合发展与对外开放议题,李庆元介绍,普洱以“融合”破题,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势转化:在产业端,实现茶咖旅深度融合,建成30个咖啡庄园、30个茶庄园,打造“千年茶韵•一城咖香”城市名片;在治理端,通过农文旅项目带动乡村业态升级,思茅白沙坡等项目运营一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118.1万元;在开放端,深化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宁洱站成为中老铁路木制品和咖啡运量第一站,勐康口岸升格国际口岸,跨境电商和技术贸易出口实现“零突破”,外贸进出口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下一步,普洱市将持续深化“一个跨越”“三个定位”普洱实践,重点推进基础设施集成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等,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边疆区位转化为开放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普洱发展新局面。(刘珂宇)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