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永平:小棚绽新蕊 闲地酿“丰”景

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芒费村大文山烤烟育苗基地,1400个钢架育苗小棚刚卸下一年中“繁重”的担子。从5月初烟苗移栽完毕,这些曾滋养出“黄金叶”的设施,便要遭遇长达6个月的闲置期,利用率不足四成。这样的景象在永平镇其他育苗点同样上演—育苗棚完成使命后便静静等候来年,土地、设备连同前期投入的肥水资源,都在闲置中悄然耗散。

(育苗点育苗设施。王金星/摄)

“过去瞅着空棚子就心疼,可就是想不出辙。”永平镇大文山育苗点负责人李应明蹲在棚边,手指摩挲着锈迹斑驳的钢架。2025年4月,大文山育苗点的闲置棚里终于迎来变革。景谷云安烟农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引入观赏性花卉姜荷花种苗,借着苗棚遮阳网调节光照,还把育苗池残留的肥水资源循环利用起来灌溉。首批姜荷花种了200棚约10亩,粉、绿、紫三色交织,4月底烟苗售出后便完成定植,6月就能进入采摘期,一摘就是3个月。

(育苗点种植姜荷花。王金星/摄)

“我们跟固定销售商谈妥了,鲜切花直接运到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销售,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2元一朵,一亩净赚1万元左右。”李应明说着,眼里透着喜色。如今棚内的姜荷花,正在适宜的环境里舒展叶片,一个个饱满的花苞蓄势待放。

站在芒费村的姜荷花大棚前,镇长周川算起了总账:“2025年全镇靠着“烟+花”“烟+菜”“烟+粮”的轮作模式,盘活2300个闲置育苗棚,带动100多人就业,综合产值增加近200万元。”这背后,正是全县大力推行的“闲置设施激活计划”结出的硕果。该计划摒弃了过去“重建轻管”的旧思路,转而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通过复合种植、轮作接茬等方式,最大限度挖掘现有农业设施的潜能。

(育苗点姜荷花含苞待放。王金星/摄)

“农业现代化不是砸钱建新厂子,而是让现有的资源‘醒过来’。”景谷县委副书记、县长邓世武督查时的话掷地有声。随着育苗小棚再利用,曾经半年荒芜的育苗点,如今全年都涌动着勃勃生机。李应明望向育苗棚门楣上新贴的标语:“钢架虽小,能接天光地气;一棚多用,可生万物丰盈”。这或许正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模样:在有限的空间里,生长出无限可能。让小棚绽新蕊,让闲地酿“丰”景,“闲置资源再生学”正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王金星、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 专卖局(分公司)供稿)
来源:中国网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