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走进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一批批耐盐碱、抗病害的新品种苗正在茁壮成长,一架架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平台正运转不辍……从实验室到田野,一粒种子“旅程”的背后,是生物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海南立足南繁热土的独特优势,以科技为笔、以农业为卷,生动书写着“良法”育“良品”的案例。如今,海南在服务全国育种创新、助力全球农业提质增效中,扮演重要角色。
种业突围:好品种的“海南基因”
“和其他省份相比,海南土地面积小,所以农业发展要走‘专精特新’的道路。”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符史涵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海南要走好“科技+”的路子,在“育种”优势领域持续发力。
国家有需求,“南繁”有担当。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承担全国约70%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培育任务。如今的南繁,早已跳出传统“冬季加代育种”的单一模式,正加速向生物育种“4.0版”跨越升级,持续释放动能和潜力。
“黑科技”为海南热带育种业发展插上翅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华为携手打造的“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搭建起面向农业育种的AI数据基座,育种专家、院校或企业都可以结合自有数据,与专属AI智能体协同,优化育种流程。
在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里,大豆、水稻等种子经辐照“洗礼”,诱导出大量优良突变体,新品种选育效率大大提升。据了解,目前该实验室已为近200家科研单位提供4000余份试材,并凭借卓越成效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度农业“火花技术”成果库,为农业育种注入新动能。
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内不同表型的植株。
科技下沉:好技术的“落地生根”
好技术只有落地推广,才能真正转化为农民的“致富果”。为了让先进的农业技术走出实验室,飞进百姓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开展“一所对一县”科技服务行动,鼓励专家下沉、技术进村,打通科技助农的“最后一公里”。
在海口市遵谭镇群力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蔬菜花卉研究中心的专家定期深入黄灯笼辣椒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有专家带来的高效水肥管理技术,我们基地的生产效率上去了,辣椒品质也上去了。”企业负责人钟步庚感慨道。
科技兴农:好效益的“遍地开花”
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
2025年9月,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海南海口文昌鸡全产业链智慧养殖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5年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全产业链智慧农业标准体系,赋能文昌鸡产业,为热带地区畜禽智慧养殖提供可复制模式。
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的火山荔枝基地,小型农业气象站、虫情测报站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对灾情、虫情等各方面进行实时预警,推动荔枝产量与品质“双提升”。2025年,海南荔枝出岛总量达20.7万吨,出岛产值38亿人民币,价格同比增涨20%至30%。
如今,海南正用科技实力激发热带农业产业潜力。未来,海南将继续发挥独特优势,让更多好品种、好技术走出海南、服务全国、惠及世界。(王梦璇 曹玥)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