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开园!千种珍稀热带水果丰富海南“新图景”

中国网海口8月26日讯(记者 胡俊)“追梦中华·扬帆自贸港”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活动25日走进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近距离感受热带植物的魅力。

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种质资源保存库”。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从会变色的木鳖果到散发巧克力香的黑柿,从牛奶味的紫色牛奶果到能长到四五十斤的杨桃瓜,千余种珍稀热带水果让访客连连称奇。这座集种质研究、培育、推广与文旅于一体的产业园,不仅是海南热带农业的“种源宝库”,更计划于今年“十一”正式对游客开放,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热带水果的“新奇特优”。

“这是木鳖果,成熟后从绿变橙再到红,做成饮料能软化血管,在北京500毫升饮料能卖48块!”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张少华向记者们介绍。

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里的“木鳖果”。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在园区里,像木鳖果这样的“明星品种”还有很多:果肉似巧克力、味道香甜的巧克力果(又称黑柿)有9个品种;果汁如牛奶、带着奶香的牛奶果已选育13个品种;原产南美阿根廷的嘉宝果,这里收集了19个品种,比中国台湾引进的品类更丰富。

作为省级热带优异果蔬展示示范基地,该产业园已从全球收集保存3693种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其中包括519种珍稀热带水果,涵盖非洲山竹、巴西樱桃、新西兰非油果等“跨洲来客”。

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里的“黄金木瓜”。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全球3000多种热带水果,我们已引进700多个,还在不断扩充。”张少华说,园区建有500亩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基因活体保存库,分海南乡土与世界热带植物两大库,计划最终收集超10000个品种,堪称“热带果蔬博物馆”。

这些“新奇特优”品种的背后,是硬核科技的支撑。园区内,院士工作站、生物组培育种中心等科研平台正持续发力:从泰国引进的黄晶果,经5年杂交选育,已培育出“金晶1-6号”等优良品种,海南种植面积达2000亩,占全国近半数;从越南引进的菢劲茶花,选育后花期长达8个月,将用于海南花园城市建设;就连《还珠格格》中传说让香妃“体带异香”的香波果,也在这里实现稳定繁育。

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里的各类热带水果。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光引进不够,还要育出适合海南的品种。”张少华介绍,园区2000平方米的生物组培育种工厂年产1000万株试管苗,5万平方米育苗大棚年培育200万株种苗。通过“企业+科研院所+农户”模式,已带动海口三江镇、三门坡镇等地种植黄晶果超1200亩,计划未来3年在全省推广3万至5万亩,形成年产值20亿至30亿元的产业集群。

除了科研与产业,园区还在打造“三产融合”新场景。目前,600亩热带优异水果展示区已按六大洲划分完成改造,热带高效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中心、水果品鉴中心等主体建成,文旅区的漂流河、溶洞、滑草场也在推进中。

金棕榈热带植物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里的热带香蕉品种。中国网记者胡俊 摄

“游客可坐电瓶车参观,在‘一帘幽梦长廊’打卡非洲引进的粉色藤花,到品鉴厅尝鲜新果。”张少华笑着说,计划今年"十一"国庆节向大众开放,希望借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据了解,该产业园总投资超5亿元,在三亚、保亭等地布局16个农场,保亭基地达4000多亩,总投资8.6亿元。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这里正以种质资源创新为核心,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描绘出“四季有果、三产兴旺”的新图景。来源:中国网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