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种业“芯”片蓄势攻坚,振兴种业实干争先

从“札萨克图羊”国家畜禽遗传新资源的成功认定,到“白龙驹马”、“兴安多羔羊”新品种审定步伐的不断推进,再到国家级、自治区级畜禽核心育种场成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正以从“无”到“有”再到“优”的发展态势,向规模化、精细化、特色化的道路不断跃进。

札萨克图羊是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成功认定的新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也是兴安盟历史首个通过国家认定的畜禽遗传新资源。札萨克图羊是长期繁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毛都杭盖草原特定生态环境下的蒙古羊类群,属肉脂兼用粗毛型地方绵羊品种。核心产区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毛都苏木。2021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发现了这一宝贵资源,2022年3月,兴安盟农牧局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报札萨克图羊新发现遗传资源,2024年7月,札萨克图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现场核验和会议评审,2025年2月,札萨克图羊正式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5年版)》。

培育本土品种,攻关核心技术,是走出核心种源“卡脖子”困局的必由之路。自1996年开始,深圳祥瑞华集团董事长刘志华便开启了白龙驹马的培育之路,白龙驹马是在兴安盟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条件下,以白色温血马(德国奥尔登堡马)为父本,白色蒙古马为母本,经过长期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而形成的运动性能突出,兼具耐寒、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等优点的新品种,核心产区位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为了提高选育效果,加强团队力量,内蒙古白龙驹马业与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共建“兴安职业技术大学白龙驹研究所”,在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兴安盟农牧局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历经多年的“政校企”三方紧密协作和不懈奋斗,2018年育成了遗传稳定、性能突出的白龙驹马。为了进一步验证其优良性能及适应性,从2015年开始,先后在北京、河北、山东和深圳等地方进行品种中间试验,2025年反馈的数据表明,其遗传稳定性、一致性、特异性都符合中间试验预期目标。随着优秀种马在全国的推广,白龙驹马核心群达212匹,扩繁群1800余匹,其优良的运动性能、白色的外貌深受市场追捧。

在白龙驹马正如火如荼开展培育、扩繁的同时,扎赉特旗辖区内一家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攻克“兴安多羔羊”品种培育难题,该企业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历经十五年科技攻关,锚定“多胎、耐寒、高泌乳、全舍饲”目标,成功突破高寒肉羊育种瓶颈培育。兴安多羔羊是以东弗里生羊为父本,本地寒羊、湖羊为母本,经杂交育种培育而成,实现了多胎基因与泌乳性能高效聚合。目前,核心种群达到8520只,单只母羊实现了13个月2产,平均产羔率≥284%,羔羊成活率≥90%,平均日增重≥230g。该品种已在内蒙古通辽、赤峰、海拉尔及黑龙江等地区推广超10万只,带动3500多养殖户,通过配套落地“舍饲精养”模式,单只母羊年增收可达1000-2000元,较传统养殖增收近3倍以上。目前,该品种已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初审,预计2025年内正式通过农业农村部审定,将填补我国高寒地区舍饲多胎肉羊的种源空白。

政府搭台、科企联手,共育种业“芯”片。企业作为育种创新与转化的主体,正以驰而不息的劲头,奋勇向前冲。未来,兴安盟必将有更多如同“札萨克图羊”、“白龙驹马”、“兴安多羔羊”一样的畜禽新资源、新品种不断涌现,“政科研企”携手振兴畜禽种业的脚步不会停止,兴安盟也必将充分发挥特有的种质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育种、供种能力,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种业力量。(兴安盟农牧局供图)来源:中国网商务频道 作者:商闻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