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的花椒林,露珠在虢之天椒的果实上折射出金红光芒,椒农老张布满老茧的手抚过枝头,如同触摸一座立体金库的密码锁。
“全区林业产值达到18.2亿元,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7月12日,陈仓区委书记马霄在2025年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宣告,在山谷间激起层层回响。这组沉甸甸的数字背后,藏着一座立体经济魔方——12.25万亩花椒,12.3万亩柴胡织就的“绿色穹顶”下,林麝如精灵穿梭,花椒地里土鸡啄食,碳汇交易正将每一片绿叶转化为生态银行。
林上经济:科技重绘千年椒香版图
赤沙镇的姬家沟万亩花椒产业示范园花椒技能比武现场,获得一等奖的罗大姐难掩喜悦:“采摘没啥诀窍,就是‘三快’——眼快、手快、心稳。先瞅准红透的椒果,手指捏住椒柄轻轻一旋,既不损伤枝条,又能保证椒果完整;遇到密枝别慌,顺枝理清楚再下手,效率自然就高。平时跟着镇上的乡土专家学技术,练得多了就熟练啦!”
罗大姐几十年的经验凝练成的摘椒技法,如今正与赤沙镇2024年建成虢之天椒延链产业园内的工人操控的智能烘干系统产生奇妙反应。“温度曲线每提升1℃精准度,椒香留存率就增加5%。”园区负责人指着车间电子屏介绍。这套自主研发的设备配备烘干、筛选、磨粉、榨油等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150吨,让花椒单价提升20%。去年通过“陈仓林特”品牌销往长三角的礼盒装花椒,为合作社增收300万元。
在凤阁岭镇的万亩椒园,无人机群正进行生物防治作业。农药用量下降70%的同时,花椒产量逆势增长15%。“虢之天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背后,是17项技术专利的支撑。当观摩团触摸着自动分选机流出的宝石红花椒,科技赋能的具象化场景让参会者纷纷举起手机——镜头里跃动的不仅是椒红,更是传统农业的智能蜕变。
林下生金:垂直经济的生态算法
赤沙镇遵循生态优先理念,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花椒树下养鸡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姚花沟村的密林深处,借助优质万亩花椒产业园优势,充分利用花椒林下土地资源,实行“树上种花椒,树下养土鸡”产业结构模式。花椒树为土鸡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和觅食场所,饲养过程中,除了喂食一些成品粮食和生产过剩蔬菜外,高营养、高蛋白的虫子、飞蛾、嫩草以及落在地上的花椒籽等也成为土鸡的养料,减少了花椒树的病虫害与杂草争肥问题,土鸡食用后既能防治寄生虫,又能去除鸡蛋的腥味。既节省了饲料成本、又用鸡粪实现了对椒园土壤的有机化改良。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养鸡的饲料成本,又减少了花椒种植的化肥、农药投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出的花椒与鸡肉绿色健康,深受市场欢迎。
在5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示范下,这种“1+1>3”的垂直经济模式,已复制到全区2万余亩林地。在稳步壮大基础产业的同时,陈仓区紧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机遇,充分盘活林地资源,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探索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柴胡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以及林麝养殖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柴胡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2023年全区柴胡产量逾2000吨,产值超5亿元。与北京同仁堂等著名药企长期签订供货合同,每年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优质柴胡达1000余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八分之一以上。
林中新篇:碳汇交易的绿色银行
而在本次大会上,林业碳汇被提及,这笔“空气收益”的新业态正在不断拓展陈仓区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在新建的森林康养步道,智能手环正收集游客健康数据。良好的生态植被使陈仓区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4374个/cm3,空气优良天数达328天,空气质量达到优级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呼吸区”和“森林康养院”。该区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优势,以4个国有林场为主体,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生态露营等生态旅游新模式,推进自然旅游由传统观光向康养体验转型发展,不断拓宽陈仓生态旅游的新渠道。全力支持区国有冯家河林场创建“中国森林康养林场”,加大吴山森林公园、虢镇北坡森林公园开发力度,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色路径。目前,全区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森林人家、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林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品牌裂变:从山野到都市的破圈之路
“中国柴胡城”的玻璃展柜前,负责人介绍各种种苗。这种抗病性提升40%的良种,让柴胡亩产突破200公斤。2024年9月17日宝鸡柴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们正在攻关有效成分提升技术,目标让陈仓柴胡纳入药典标准”。
暮色中的赤沙镇,花椒烘干车间透出暖光,与森林康养基地的星空灯遥相呼应。而在观景台的木质栏杆里则嵌着全区立体产业剖面图:上层花椒林在云端舒展,中层柴胡田铺展翠毯,底层林麝在苔藓上踏出足迹。
这个被科技重新解构的垂直生态系统,正以每亩综合收益破万元的速度,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陈仓算式——当每一层空间都被赋予经济价值,18.2亿元产值便不再是终点,而是青山银行兑付给奋斗者的第一笔利息。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