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梅雨淅沥,给果蔬种植产业和市场交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市场交易环比增速有所放缓,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为6.4%和12.5%。其中水果的成交量、额同比增幅为10.4%和18.5%;蔬菜成交量、额同比下滑7.8%和12.3%。
一、持续阴雨影响,本地蔬菜大幅减产
由“梅雨”季节带来的持续降水,给本地蔬菜种植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自6月中旬“入梅”以来,上市量逐天减少,上半月日均成交量320吨/天,下半月跌至210吨/天,跌幅为34.4%。与5月份相比,减少较为明显的几个品种为番茄、西葫芦、黄瓜和豇豆,幅度分别为33.0%、28.1%、22.4%和16.8%,减产的原因是此季这几个品种为露天种植,又均为藤生蔬菜,受狂风和降雨的影响较大。
成交均价出现“先抑后扬”状态。降雨一周后,由于上市量减少明显,且水淹蔬菜品质较次,成交均价不仅没有因为市场缺货而回涨,反而伴随着缩量出现了下滑,与本月初相比,降幅超过了50%。临近月底,雨量渐缓,未受淹蔬菜恢复上市,重新提振了蔬菜行情,因为量少不可避免出现价格大幅反弹现象,用日涨10%来描述一点不为过
地菜的减产给客菜带来填补市场空缺的机会,甘肃、山东两地的鲜蔬直发车往来频繁。本月下旬客菜日均成交量增幅明显,相比月初大幅攀升了至少40%,同时带动了成交均价的大幅上扬。
二、苹果价格飞涨,减产惜售是谓主因
本月市场内销售的苹果主要为“红富士”品种,来源地以甘肃和山东两省居多,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为20%左右。量减带来了成交均价连番上扬,以“80果”(果内直径大于或等于80毫米的苹果)为例,月初监测均价为8.8元/公斤,月中已涨至均价10元/公斤,月末已突破历史高位达到11元/公斤,且大于继续挺进12元/公斤之势,消费者感叹“两个苹果一斤肉”。
苹果涨势之猛,价位之高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秋季,全国各大苹果主产地因减产导致收获不足有关。据资料显示,就陕西洛川县一地去年苹果收成锐减30%以上。市场饱和度不够自然令价格水涨船高,而果农和经纪人们的囤货惜售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果价的上扬。预计至今年新一季苹果下树之前,果价难有大幅回落之势。
三、荔枝继续热销,高端品种占比提高
去年同期,荔枝已进入销售末期,而今年荔枝继续处于热销局面,相较去年,至少延后了20天左右,原因是扩种带来的高产,急需市场来消化巨大的存量。日均成交量在300吨左右,成交均价与上月基本持平,不同的品种波动于各自的价格运行区间。
作为销售末期上市的荔枝品种“桂味”,因其核小肉厚,口感宜人,一直作为高端品种来定位,往年在荔枝总销量中占比不超过30%,且销售时间不长,而今年的占比却大幅提升至60%以上,直至月末还在热销,成为绝对的销售主力,均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上下浮动区间不大。“桂味”的热销说明市场终究认可优质水果品种,自然淘汰价惠但味逊的品种,农批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风向标”,对上游农产品种植方向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