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行情分析

  11月份,秋季蔬果大量上市,品种丰富,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长明显,分别为13.7%和44.0%,其中水果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为9.2%和45.9%;蔬菜成交量和成交额为21.1%和51.2%。
  莴笋大量上市,本地蔬菜量价齐涨。在莴笋品种大量上市的推动下,本地蔬菜总成交量同比增幅为42.5%。莴笋品种在本月的本地蔬菜交易中“一枝独秀”,高比例的占据76%的份额,成交量与居二的西葫芦品种拉开差距高达16倍,同比增幅62.9%。今秋莴笋大量上市的原因有三:一是产量原因。种植面积扩大,收获量大增:二是品质原因。此季品种良莠不齐,粗细不匀称,以至经纪人不愿下到田间地头去收购,宁愿选择在市场里进行选择性收购;三是销路原因。原本此季莴笋大多提前于江西和福建产莴笋,提早占据广州周边市场,而今却恰不逢时,与两地莴笋同期到达,所以出现南销不畅的局面。虽然南下市场受阻,但省周边市场对本地莴笋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所以上市量虽大,但销路还是可以保证的。莴笋的高产令产业链出现延伸,前来市场收购的深加工企业越来越多,进一步拓宽了莴笋的销路。
  西葫芦、芹菜、菜玉米、小葱、茄子、花菜、豆角、小白菜和平菇分别位列成交量排位中的2-9位,成交量同比数据分别为+33.1%、+45.7%、-6.7%、-21.6%、-13.6%、-1.7%、-3.3%、32.4%和-20.8%。
  莴笋均价的同比下滑了33.3%,虽然以上品种的成交均价同比全为递增,具体数据为+5.9%、+15.2%、+4.3%、+62.5%、+8.0%、+89.5%、+42.4%、+35.3%和+10.3%不过成交额的同比增幅并不明显,仅为6.7%。
  交易环境改善,外地蔬菜量升价涨。本月外地蔬菜增量明显,日均成交量可达400余吨,同比增幅不少于20%。贡献主要来自于山东地区的蔬菜“直发车”,载货量大、品种丰富、新鲜度高是“直发车”的特点,所以颇受下游经纪人的喜欢,车载品种主要有大白菜、花菜、芹菜、西葫芦、南瓜、青椒等,全为成箱封装,菜类蔬菜中除大蒜均价同比小幅攀升以外,其余品种的成交量与成交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
  良好销售增长势头与外地蔬菜交易环境的改善不无关系,以往水果交易的兴盛,进销货车辆过多的挤占了外地蔬菜的交易区域,导致外地蔬菜的销售一直都“束手束脚”。现今,市场方特别在停车场开辟一块区域,专门提供给搭载外地蔬菜的车辆进行车载交易及卸货,有力的保障了外地蔬菜的交易场所和卸货作业区域。
  台风影响显现,海南水果量减价涨。本月中旬重创菲律宾的“海燕”台风,同样对我国海南,广东等省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造成了重大影响,市场内海南及东南亚等地所产水果均出现了成交量下滑,均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如处于此季销售主力的西瓜品种,成交量同比至少下降60%;芒果、菠萝和木瓜等品种虽不是销售旺季,但成交量同比下滑是显而易见的。市场供应量的减少提振的成交均价,西瓜上市均价直接突破8元/公斤,去年同期仅为6元/公斤,同比涨幅为33.3%;芒果、菠萝和木瓜等品种的同比涨幅不低于20%。前期因产量原因出现“滞销”的香蕉品种,受益于此次海南水果的“断档期”,成交均价在触底后出现了反弹,由月中旬时候的4.8元/公斤涨至现今7元/公斤,涨幅为45.8%。
  东南亚诸国水果的价格亦受影响,如泰国榴莲,月末成交均价达到历史高位40元/公斤,去年同期仅为28元/公斤,同比涨幅为42.9%。火龙果中白肉与红肉品种同比涨幅分别为32.9%和26.7%;泰国龙眼涨幅为25%。
  游资推高果价,疆产水果增价明显。本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价,新上市的阿克苏苹果的成交均价由去年同期的7.6元/公斤涨至现今9元/公斤,涨幅为18.4%;香梨由去年同期7元/公斤涨至现今8元/公斤,涨幅为14.3%。主要原因与游资进入新疆产地市场,推高水果产地收购价格,以至下游销货市场跟随涨价。虽然均价上扬,不过贵在口感良好,销路未受影响。
  柑橘量增价稳,适应市场最为关键。近期本地柑橘大量上市,据市场小水果交易区统计数据显示,日成交量不少于25吨,相对去年同期增幅约为20%左右。成交均价保持在2.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差不大。本地柑橘虽然未经改良,在口感上竞争不过外地品种,不过好在价格实惠,口感也能接受,多年来还是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拥有一定的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