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时报
城乡一体
十八大以来的相关举措
全国18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
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
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住房保障的条件、程序和轮候规则……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出台
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
报告 原文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解读
城镇化改革“人”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改革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进程找出了一条路,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为下一步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民积极性传递了重要信号。
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既创造服务,也需要服务。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目前每年新增常住人口2000多万。城镇人口增加,对道路、供水、公交等基础设施必然增加需求。如果建设不能跟上,城市有序运行就会出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力度,市政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涉及长远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对人口集聚的支撑作用,才能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动机制体制创新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
展望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机制体制的空间还很大:
—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机制;
—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