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彦淖尔8月25日电(记者 韩继旺)进入8月下旬,是河套出口型农产品番茄和青红椒采摘的旺季,一辆辆拉运红番茄、青红椒的车辆穿梭在乡野间,成为河套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内,金黄色的辣椒堆满了院子,社员们正按照标准精挑细选装箱起运。据合作社负责人魏玉海介绍,今年,该合作社与山东一家企业签订了800亩的大棚彩椒种植合同,所生产的彩椒全部出口到日本,每亩彩椒纯收入能达到1万多元,较普通农产品效益高出近10倍。
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要求,巴彦淖尔市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特色出口型农业,积极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番茄、脱水菜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漂洋过海”、走向国际大市场。
2012年,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外贸出口完成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出口品种从番茄、葵仁、脱水菜、绒纺发展到肉食品、面粉、有机枸杞、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际市场。
巴彦淖尔市在坚持做大做强龙头加工企业的同时,从有机食品认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今年种植优质番茄13万亩,种植青红椒11万亩,种植向日葵360万亩,7月份前已出栏肉羊580万只。目前全市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38家、绿色食品产品105个;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91.8万亩、养殖规模26.2万头(只);获得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5家,有机食品产品18个;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7.3万亩、养殖规模1.6万头(只)。
当前,巴彦淖尔市正加快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农畜产品B型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海关大楼已投入运营,海关公路监管仓正在建设中。园区建成后,将与天津港实现区港一体化联动,实现农畜产品出口“属地申报、电子对接、天津港放行”目标,为巴彦淖尔市绿色农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快捷的大通道。(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