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

 本报记者 赵海龙 
  
核心提示 

市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为开封快速崛起提供支撑保障。今年,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时至今日,我市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弥补? 

开封市人造板集团公司曾经是一家处于瘫痪、面临倒闭的企业,而在政府引导下,该公司通过引入外资、改制成立开封浙商人造板有限公司以后,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现在,该公司通过与果园、林场等种植基地合作,不仅实现了自身效益的大幅提升,而且还为周边地区的农民开辟了多条脱贫致富的道路,每年仅原材料需求一项就为当地农民增收几千万元。 

加快以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等为标志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稳定、发展大局,历来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着力抓好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农业大市的我市,抓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这项工作,愈发显得重要。 

《中原经济区规划》指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推进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基础。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河南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就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且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基于对开封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深刻认识,市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坚持“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木业等十大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提供强力支撑。 

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既是国家对开封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殷切希望,也是开封筑牢经济社会持续求快发展根基、实现快速崛起的必然选择。 

农业增产的有力保障 

“你好,欢迎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我是接线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请问咨询什么问题?……”这是前几日,市农林局正式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后,接线员接听农民打来咨询的一个场景。 

“不断丰富服务手段,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产尤其是粮食增产,无疑是我市增强农业综合实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始终坚持、着力抓好的工作。”市农林局市场与经济信息科科长张纪涛如是说。 

近年,我市把农业增产作为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的物质保障和前提,全面落实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各类科技服务,把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有力促进了农业增产。据了解,仅去年,我市就落实良种推广补贴资金9496万元,组织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粮食生产科技行动,对全市91个乡镇2328个行政村实行包村、包田指导,培训农民28.45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67.4万份。同时,我市结合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及沃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市综合防治病虫害面积达到290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秸秆还田面积474.5万亩,比上年增加18.9万亩;配方施肥面积542.2万亩,比上年增加33.7万亩;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322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玉米种子包衣面积302万亩,比上年增加6万亩……此外,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32个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促进了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下,去年,我市农业增产硕果累累,而粮食产量更是创纪录地达到267万吨,比上年增长3.16%,实现“九连增”,为我市农业综合实力增强夯实了基础。 

农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3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兰考县产业集聚区的兰考神人助粮油有限公司,看到其小麦专用粉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正在有序建设中。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主要经营面粉加工、粮食收储等业务,计划于明年全面建成投产。“建成投产后,这个项目将具备日处理小麦3000吨、年生产专用小麦粉60万吨等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并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快特色农业项目引进和建设,围绕重点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近年我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了解,仅去年,我市就根据各县农业实际情况,引进并建设了开封雏鹰生猪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河南福润德畜牧养殖设备项目、开封天香速冻食品加工项目、开封金杞民丰蔬菜深加工项目、开封市情有独钟植物蛋白饮料项目等一大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农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撑下,目前我市已涌现出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同时围绕粮食加工、棉纺加工、油脂加工、木材加工、畜禽养殖和加工、香精香料生产等产业打造的农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逐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加快推进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物流运输业等产业的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呈现出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以工促农和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据统计,目前,我市已有40多万农民参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支撑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去年,兰考县城关乡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讲座36期,受益村民达460人,其中108人创办了经济实体,带动4500多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在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的指引和鼓舞下,我市加快推动以农林产品产销一条龙为特点的农村合作社发展,并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组织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讲座,开拓农民视野,提升农民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帮助入社村民与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引导农民由过去的分散式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订单型的集中式生产转变,解决了农民种什么、怎么卖的难题,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依靠农业生产致富的道路。 

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使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扩宽。目前,全市通过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达2033家,共创建国家级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2家、省级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26家、市级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60家、县(区)级农村专业合作示范社150余家,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农户已有30多万户,占全市农户的比例已超30%,成为近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以同比增长12%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 

这几天,家住杞县的邵广民格外开心。今年,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通过网络,他“恶补”了有关种植经济作物的知识,决定种植果树,并在网络上发布求购信息,购得了经济实惠的果树种苗。类似邵广民这样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生产、生活的农民在我市越来越多。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效益最大化,就需要与之相应的农业信息化。近年,我市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依托,不断加快信息网络的构建和普及,推动信息网络进村入户,逐步改变了农民农产品购销街头叫卖的传统模式,让农民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即可买卖产品。向农商结合市场化、特色农业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迈进。据了解,按照“市有门户网站、县级有平台、乡镇有服务站、村有信息联络员”的建设目标,目前我市已建立十多个农业信息网站、几十个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信息服务站,使几百个农业生产经营大户、近千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百余个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和上万名农村经纪人通过网络了解市场行情、发布信息和交易,每年通过农业信息网站交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有数十亿元。 

破解产业化发展瓶颈 

近年,我市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今年,我市将在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推广、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外向型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等方面寻求突破。一是重点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精量半精量播种、配方施肥、间作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二是继续抓好优质小麦、玉米、花生、瓜菜四个百万亩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三是集中农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抓好“菜篮子”工程,形成特色农业规模化产区。同时,采取项目支持、技术服务、信息提供等措施,扩大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提高设施农业比重和效益。促进瓜菜种苗生产组培化、规模化,为瓜菜生产提供种苗支撑。四是培育2个到3个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扩大我市特色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五是推广林粮、林菜、林药、林牧、林菌等种植养殖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记者点评 

强化龙头引领 加快产业化步伐 

尚新民 

在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的带动下,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势头喜人。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开封快速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观我市的发展之路,在新形势下促进农业产业化再上台阶,我们还面临压力,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我市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小麦、大蒜、西瓜、胡萝卜、花生等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当前我市在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方面还存在“短板”。虽然,目前我市围绕粮食加工、棉纺加工、油脂加工等产业打造的农业产业集群初见成效,但 “大块头”企业还很少,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有2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展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大流通”作支撑。目前,我市真正上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还较少,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三是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务工,农业从业者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服务带动能力不强等现状也不同程度制约着产业化步伐。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我们应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龙身”,以广大农户为“龙尾”,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家庭农场。这样才能用“活”资源优势,有效破解发展瓶颈。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我市农业产业化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必将得到更大提升。
  • 农业合作社

河南祥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介绍:郑薯六号,黄皮黄肉,椭圆。单个四两以上

诏安县惠民养猪专业合作社

介绍:年生产商品猪2500头。

宁夏中卫西瓜经销合作社

介绍:夏西瓜每年7月开始全面上市了,是宁夏中卫硒沙瓜代理人,主要有硒沙瓜收购.销售,年

甘肃静宁县霞飞苹果专业批发合作社

介绍:也源于其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广,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及日本的著名果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