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下好江苏农业这盘棋

最近随着中央第10个一号文件的发布,农业成为媒体热议话题。“粮食自给率跌破90%大关”“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岌岌可危”引起海内外关注。上世纪末,美国学者布朗提出的“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轰动一时,后来成为笑柄,而今又被旧话重提。 

 国人关注国家粮食安全自在情理之中,但很多人误解了粮食这一概念。据农业部专家介绍,对于粮食的定义,中国与国际上有差异。中国把豆类和薯类都算作粮食,而国际上只是指谷物、小麦和粗粮,如果把大豆剔除,中国的粮食进口比重只有2%多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粮食进口问题被严重夸大了。 

 但是,大豆天量进口而且增幅飚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从10多年前出口变成去年的八成依靠进口,可以说,国人餐桌上的“油瓶子”每4个中大约有3个拎在外国人手里。为此,不少人大声疾呼,要求采取措施拯救沦陷的大豆产业。而问题在于,面对旺盛的消费增长,日益紧张的耕地,种了“这个”就不能种“那个”。去年国人消费了相当于31亿亩次耕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其中24亿亩次是国内生产,其余7亿亩次来自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大量进口种植效益低、没竞争优势的大豆,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下策中的上策。相比之下,“油瓶子”对国家安全和民生消费的重要性,显然不如“米袋子”和“菜篮子”。 

 回头再看江苏,目前“米袋子”、“菜篮子”基本能自给,其它大宗农产品如食用油、大豆、棉花等缺口很大,去年仅农产品进口就达109亿美元,逆差80亿美元。而且,“米袋子”虽然做到总量平衡、口粮自给,但工业用粮、饲料用粮也需大量调入和进口。上月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盘点了一下家底:全省7900万常住人口,1700万流动人口,消费人口接近1亿。而耕地已减至不足7000万亩,其中6400万亩基本农田,2800万亩山林和水面,3000多万亩城镇建设用地,而且耕地还在以每年50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减。有限的耕地既要保供,又要增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难度很大。为此,只能做到有保有弃,确保重点,具体就是保“一粮、二菜、三特”。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农业产业的衰落在所难免,棉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几年前,对于棉花萎缩,不少专家就明确表示不该扶、不必扶、没法扶,因为扩种棉花势必挤占粮食蔬菜,得不偿失。 

 在江苏的重要农作物种类中,近十多年来萎缩同样严重的还有油菜、蚕桑等品种。这些产业有几个特点:一是效益低下;二是用工量大。粮食虽然种植效益也很低,但机械化收种水平很高,近年来种植面积不减反升;三是环境污染重,如畜牧、水产养殖业。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进,今后江苏农业应集中力量,优先扶持、培育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第一类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特别重要的产业,如粮食;第二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高效农业,如精细蔬菜、应时鲜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以及高档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 

 在首当确保的粮食中,我省提出重点保口粮基本自给。江苏人主食以大米为主,大米中又以粳米为主,因此稳定和发展粳稻生产自然成为粮食生产的重点。在此前提下,为取得粮食总产继续有效增长,还须增加对小麦、玉米生产的扶持。 

 专家认为,去年是1997年我国农产品由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之后又一个新的拐点。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按照中央要求,作为农业大省的江苏,提出要妥善处理好粮食生产与高效设施农业的关系,既要保持粮食高产稳产,不出现大起大落,又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促进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 一个都不能放松。把有限的耕地资源、资金投入、科研力量、技术装备等集中起来,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江苏才能确保主要农业目标的实现,确保农业主要指标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中国网 本报记者 邹建丰)
  • 农业合作社

湘南中药专业种植合作社

介绍:金银花骨碎补仲 青木香 金樱子 白芍 何首乌 海膘硝

广水永泰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介绍:合作社宗旨:服务成员,谋求全社成员的共同利益,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 合作社

安平县康田白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

介绍:白山药作为保健食品,在中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