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发展“重头戏”

 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稳定棉花生产,巩固全国最大优质商品棉基地的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着力打造一批有辐射带动力和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现贫困农牧民增收的新突破。 

 本报记者刘杉 

 自治区已提出长远 

 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棉花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肉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奶类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优质林果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0万亩。 

 2012年我区农民人均增收首次突破1000元、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利于农民增收的各方面有利因素正在聚合发力。 

 衡量农业现代化综合实现度的“软指标”,在2012年表现突出。如,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农村沼气、安全饮水、农村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设都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 

 1月12日召开的自治区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2年增加1000元基础上,2013年将再增加1000元,有望达到7500元左右。 

 2013年我区农业农村工作主要目标是:全疆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力争实现增加1000元。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基础 

 “新疆农业现代化综合实现度整体达到60%以上。2009年还是48.98%,通过这几年的加速推进,目前已达到62.68%。”日前,相关负责人在自治区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加速这一过程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的总和。 

 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首次将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纳入“三化”同步协调发展进程。如果说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那么农牧业现代化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甘昶春认为,农业现代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极大提高,农村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农产品的市场商品率高。 

 事实上,近几年以着力提升“四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工作方针和目标,农牧业现代化的动人旋律在新疆各地奏响,由蓝图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丰硕果实。 

 以2012年为例,我区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粮食、棉花生产再创历史新高,预计粮食总产量1273万吨,增长3.9%,实现“五连增”;棉花总产量308万吨,增长6.4%,首次超过全国产量的50%;油料总产量28.6万吨,结构性调减3.7万吨;特色林果产品总产量超过700万吨,增加50万吨;瓜类产品总产量437.4万吨,增加10.8万吨;肉类总产量250万吨,增长8.8%,奶类总产量310万吨,增长7.6%,禽蛋总产量42万吨,增长9.6%;蔬菜产品总产量860万吨,增加70万吨。 

 此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新增林果面积95.98万亩,产值达300亿元。畜牧业生产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产值达到454亿元,增长9.6%。区域特色农业总面积超过1500万亩。制种业、苗木花卉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增长18.1%,直接带动农牧民就业3.7万人。 

 自治区已提出长远目标战略,到2020年,全区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棉花生产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肉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奶类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优质林果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0万亩。 

 这些都表明,新疆农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进入快速增长期 

 始终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是新疆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2012年我区农民人均增收首次突破1000元、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可以看出,利于农民增收的各方面有利因素正在聚合发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区农业农村发展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条件。自治区党委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通过这两年多的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奠定了高度统一的思想认识基础。“三化”同步发展中协同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重大原则和重大政策措施,为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实现科学跨越指明了方向。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支撑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基础日益巩固。据悉,2012年全区农民来自强农惠农富农的转移性收入增长达到60%左右,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对口援疆政策的落实为全区各地引入先进发展理念、优秀人才、优势企业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开拓带来便捷条件。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491家,合作社成员35.1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9300个,订单带动农户156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6亿元,增长18%,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增长33%。2012年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为主的新疆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现场销售、合作签约和意向合同额超过350亿元。 

 此外,“三化”同步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带动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增收,2012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260万人次,预计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5%左右。 

 2012年12月26日举行的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的目标,这比全疆生产总值11%以上的增长目标高出两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会议还提出,到2020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半左右。 

 “按此目标任务测算,新疆农民纯收入2013年至2015年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3%。新疆已进入农民快速增收的新时期。”自治区党委农办相关人士说。继续为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专家一般认为,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工厂化等包含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过程中。它们皆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2012年,我区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过150亿元,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地方新增高效节水面积380万亩,全区高效节水农业种植面积累计达2150万亩。农业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5%,农牧林渔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1%。 

 此外,衡量农业现代化综合实现度的“软指标”,在2012年表现突出。如,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农村沼气、安全饮水、农村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设都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其中,安居富民工程投入资金239.11亿元,新开工建设31.86万户,27项定居兴牧水源工程已开始发挥效益,为之配套的212项骨干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已建成喀什—泽普段、和田—泽普段两条主干线,预计2013年工程全线投产,将惠及南疆400多万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重大进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上,高度评价了自治区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并为继续夯实基础提出具体目标任务。2013年全区要确保开工建设安居富民工程30万户、定居兴牧工程2.71万户,继续推进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同时,在2013年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他着重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南疆三地州扶贫攻坚工程,实现贫困农牧民增收的新突破。 

 据悉,2013年自治区已制定全年实现25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减少贫困人口30万人等目标,继续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10月13日,新疆伊吾县盐池乡一台收割机在抢收成熟的油菜。去年,新疆各地秋粮喜获丰收,天山南北的人们忙碌着抢收成熟的庄稼,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资料图片)蔡增乐摄(新疆经济报)
  • 农业合作社

山东平邑县武台葡萄产销合作社

介绍:藤稔葡萄 藤稔葡萄 果圆形,粒巨大,一般粒重20-35克,果穗重500-

海阳市绿源食用菌合作社

介绍:绿色无污染.无毒副残留的绿色食品。

泰安龙渔泉蔬菜贸易有限公司

介绍:本公司的有机蔬菜基地主要生产品种有:西兰花、胡萝卜、芦笋、青刀豆、毛豆、甜玉米、

庄河市光明草莓专业合作社

介绍:大连庄河特产----“思宇怡”无公害温室草莓。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严格按照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