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了几个月的平稳交易期,十二月份临近年尾,市场又现繁忙而热闹的交易景象,全国各地的生鲜农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市场内长时间、大范围的交通拥堵情况再一次出现。成交量节节攀升,月环比提升了192.9%,同比小幅上扬了2.8%;成交额月环比上升了74.4%,同比增幅为9.3%。
一、莴笋占比扩大,本地蔬菜上市量日趋减少
十二月份,本地蔬菜成交量同比减少了8.6%,这与芹菜品种种植数量的大幅减少有着不小的关联。莴笋在本地蔬菜成交量中所占据的比例进一步扩大,由上月的56.5%上升到本月的87.5%,紧随其后的小葱、芹菜和花菜品种,三者成交量相加的数值还不及莴笋成交量的一半,所以在本月莴笋处于绝对的“一枝独秀”地位。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进入十二月份,气温基本都处于10摄氏度以下,限制了大部分本地蔬菜的种植和生长,莴笋以其耐低温的生长特性,颇受蔬菜种植户们的喜爱,再则低温多雨的天气阻碍了大部分本地蔬菜的顺利采摘,莴笋根浅茎粗,利于搬运的特点多多少少减轻了种植户们收获时的劳动强度。本月成交量排名前十的品种中花菜、大白菜、包菜和茄子成交量同比呈上升状态,幅度为86.6%、84.3%、21.6%和35.4%;莴笋、小葱、平菇、小白菜和金针菇成交量处于下滑状态,幅度为8.3%、12.6%、42.1%、15.9%、14.9%和15.9%。
成交额小幅下降了2.2%。芹菜由于减产因素,成交均价涨幅最大为94.7%,蒜苗和花菜紧随其后,成交均价涨幅分别为86.7%和55.0%。金针菇成交均价领跌30.2%,莴笋和平姑成交均价小幅下降了6.5%和6.3%。
随着气温的进一步降低,本地蔬菜的上市量日益减少,月末日成交量已少于150吨/天,进入了绝对的“冬眠期”,介时市场上蔬菜供应将以外地调运蔬菜为主,产自南方诸省的蔬菜将成为市场交易的主流。
二、量足价抬,外地蔬菜进入交易旺季
由于本地蔬菜上市量的日渐减少,经营户们纷纷调运外地蔬菜来填补供应缺档期,成交量月环比至少上幅了65%。鲜菜类产地主要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南方各省,品种以黄瓜、西红柿、豆角、豇豆等为主;干菜类依旧是大蒜、洋葱、土豆和山药这些老品种,主要来自山东、内蒙、河南等产地。月成交量同比上幅26.8%,成交额小幅攀升了8.4%。
缺少了本地蔬菜所带来的价格优势,蔬菜交易中的定价权又偏向于外地蔬菜,再加上海南等省运抵的蔬菜在包装、贮藏和运输方面的成本一直高于临近省市运抵蔬菜,所以本月外地蔬菜成交均价普涨,幅度不会小于20%。鲜菜类中番茄、茄子和芹菜的涨幅较大,同比均超过了30%;干菜类中土豆涨幅首当其冲,同比超过了40%,洋葱和大蒜的涨幅也不少于20%。虽然价格普涨,不过外地蔬菜交易依然购销两旺。
下个月将进入春节旺季,外地蔬菜的上市量进一步提升,品种将更为丰富,选择余地将更大,不过处于旺季中的蔬菜价格基本上不会有回落的余地。冬笋逢大年,预计不会出现如去年旺季时价格飙升的情况,但阶段性的小涨是避免不了的。
三、苹果香梨唱主角,水果进入年终交易高峰
临近年终,水果交易又出现火爆场景,各家经营户的店铺内一改前几月空荡的景象,堆满了各种颜色规格的包装箱。本月成交量环比增幅高达273.9%,不过受经济整体趋势放缓的影响,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小涨了3.4%和6.4%。
苹果成交量同比下降了22.1%,这与产地收购价格过高,增加了经纪人的成本压力,以至虽然进入交易旺季,但到货的苹果总量依然不及去年同期。成交均价相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幅度为15.7%。生长周期中天气状况的好转加上经纪人们囤货意识的改变,香梨成交量同比增幅高达103.5%,整体品质相较去年同期明显提高,供大于求的因素促使成交均价下滑了近20个百分点。
市场从事进口水果经营商家的增加,丰富了进口水果的品种,同时也带来了成交量的大幅提升,幅度为44.2%。从本月成交均价来看,各品种进口水果还未出现集体涨价端倪,基本与前几月成交均价相差不大,预计随着春节旺季的到来,价格上涨是避免不了的,不过由于商家数量的增加,竞争因素将会加大,届时进口水果的集体涨幅将不会过于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