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战略初见成效肥东小小花生米撬动大市场

 2003年,肥东人陈伟创办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时,恐怕无法想象到企业会迅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目前,凯利粮油的产品已经远销欧盟、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以示范推广、花生加工出口创汇为主的外向型龙头企业。 

 凯利粮油的成功,是肥东农业产业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肥东县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农业上工业、发展工业促农业”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的传奇之路。 


 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 


 日前,记者走访了肥东县多家成功的农业企业。在梳理这些企业的成功路径时,记者发现,他们普遍选择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既发展壮大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凯利粮油董事长陈伟说,目前,该公司在马湖乡小陶村建立了一个9000亩的花生种植基地。每年,公司都会与农户签订合同,“保证收购”。仅仅这个基地,就带动了当地3万多农户致富。作为龙头企业,凯利粮油目前已经辐射到了附近古城、包公、石塘等乡镇,带动农户一万多户、田亩3.5万亩。 


 国字号产业园的魅力 


 2011年9月23日,农业部在肥东县经开区食品工业园广场举行了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农业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名单中,全省共4家,合肥只有肥东县经开区的食品工业园入围。 

 据介绍,这个国字号的食品工业园里,入驻企业55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有6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园区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食品工业园的成功,创造了农产品加工集约集聚发展的“肥东模式”。 2011年,园区实现营销收入85.5亿元,利税4.8亿元,出口创汇6564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园区力争引进10个超亿元食品工业投资项目,力争支持2~5家食品企业上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发展,力争到2015年我区实现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超200亿元”。 


 肥东县的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肥东县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初见成效,一家家龙头企业、一个个声名鹊起的品牌,已然成为推介肥东的新名片。 

 据肥东县经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肥东县坚持“工业化强县、农业产业化富民”的思路,始终把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的重中之重、“县域突破”的重点突破口,全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区域布局集聚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城市农村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肥东县已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5平方公里的肥东县经开区食品工业园和撮镇、众兴、元疃等7个工业集聚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向基础设施完善的园区聚集,向连片发展的方向转变,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套的产业布局,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全省领先。同时,肥东县坚持“大招商”、“招大商”、“选优商”,通过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等着力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 

 如今,仅在食品工业园内,就已形成以四川通威股份、北京大北农、四川新希望集团等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打造的饲料加工产业群;以安徽和威集团、南京雨润集团、上海大江集团等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打造的畜禽加工产业群;以安徽凯利集团、安徽燕庄油脂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打造的粮油加工产业群;以广东黑牛集团、安徽真心食品、合肥徽之皇集团等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打造的食品加工产业群。 

 目前,肥东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到97家,其中省级10家,带动农民就业2.5万人。 2011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5.8亿元,成为安徽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县。(李进) 


 【肥东幸福指数】 


 全国数据:2011年9月23日,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名单。安徽省共有4家入围,而合肥唯独肥东县经开区食品工业园榜上有名。农业部称,首批认定76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聚集了规模以上龙头企业4010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04家,平均每个园区有53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8亿元。76个园区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3亿亩,畜禽养殖22.67亿头(只),水产养殖面积372.9万亩。 

 肥东数据:肥东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7家,其中省级10家,带动农民就业2.5万人。 2011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5.8亿元,成为安徽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县。(安徽商报)
  • 市场大户

兰朝亮

主营:牛羊肉

杨道义

主营:螃蟹

程永志

主营:蔬菜

丁海波

主营:清真牛羊肉

孙冰梅

主营:鲜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