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份行情分析

  金秋九月时节,天气变得不再那么炎热,周身日渐凉爽清透。秋高气爽的感觉缓解了交易双方在前两个月中,被炎热天气所压抑出来的烦躁情绪,据不完全统计,市场调解室本月处理调解事件环比下降了50%,足见气温环境对人的情绪影响还是很大的。言归正传,得益于中秋旺季带来的销售契机,9月份市场成交量成交额月环比数据均呈上涨态势,增幅为18.6%和 81.8%;同比增幅分别为16.4%和10.9%。
  一、本地蔬菜
  茄子作为历年来9月份销售的大宗品种,本月成交量同比下降了56.1%,拉动了总成交量下滑了10.2%,减产的原因与初春时节因天气导致播种期延后有关,预计节后将会大量上市。成交量排名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苦瓜、豇豆、茄子、西葫芦、小葱、黄瓜、小白菜、苋菜、毛芋和丝瓜。其中苦瓜、豇豆、西葫芦、黄瓜、小白菜、苋菜和丝瓜的成交量同比呈上升趋势,幅度分别为10.3%、4.9%、101.7%、68.2%、5.5%、14.7%和25.0%。其余品种成交量同比分别下滑了茄子(56.1%)、小葱(2.3%)、毛芋(20.0%)。
  成交额整体小降了1.2%,成交均价同比上涨的品种分别是茄子、西葫芦、小葱、苋菜和丝瓜,幅度为100.0%、14.3%、65.4%、16.7%、20.0%。茄子涨幅较大主要是缩量起推动作用。同比下降的品种有苦瓜、豇豆、黄瓜、小白菜和毛芋,幅度分别为27.8%、6.5%、29.6%、10.3%、20.0%。降价品种较多源于今年9月风和日丽,日照时间充足,温度适宜,加速了蔬菜的生长。
  二、外地蔬菜
  9月份处于入秋的第一个月,秋季意味着收获,本月外地蔬菜交易区中所交易的蔬菜品种相较于上月,环比个数增加了20%,蘑菇、茄子、豇豆、西葫芦等蔬菜品种都是上月交易区未曾见到或只有少量上市的品种,在本月陆续上市并进一步扩大占有量。由于干菜类蔬菜成交量锐减的影响,整体成交量小幅下降1.4%。
  受成本影响,外地蔬菜整体成交均价同比上浮约30%。叶菜类蔬菜增幅较小为8.4%,主要是秋季收获的蔬菜品种较多,压制了均价的上涨。干菜类洋葱、大蒜和土豆的到货量明显少于去年,洋葱缩量30%,均价上涨77.8%;大蒜缩量32%,均价上涨121.4%;土豆缩量23%,均价上涨71.4%,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形势影响,周边中小型企业减产歇业较多,劳动力的锐减降低了对于干菜类蔬菜的需求。
  产自福建莆田地区的新鲜蘑菇陆续上市,日成交量约为2吨/天,成交均价约为16元/公斤,同比增长了125.6%,量少价高原因:一是种植管理费用的大幅提高,垫高了种植成本;二是附加费用的不断提升,使得蘑菇从产地运往销地的中间环节被加了多层费用,间接转嫁到进入市场的批发价中;三是随着我国去年颁布《食品安全法》,蘑菇原产地的工商、农业等部门加大了对蘑菇产销业中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违规使用添加剂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净化了蘑菇产销业环境,以至今年蘑菇到货量相较去年同期为少且价高,但整体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水果
  中秋国庆期间,举家团圆,孝敬长辈,馈赠亲友,水果相对于保健品无疑是更多人的心头所好,依托于中秋旺季,市场水果成交量和成交额月环比分别上幅了19.6%和96.1%,同比分别上扬了16.4%和9.9%。
  本月中上旬成交量曾出现过一次小高峰,波峰位于13日至17日之间,相比平波期间成交量上浮了约25%,各品种成交均价相较于平波期间一度下滑约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归咎于市场经营户为腾空库位来应对本月下旬开始的中秋交易旺季,低价放货以致成交均价出现下滑,成交量攀升的结果。
  今年水果整体成交情况与去年相近,此消彼涨,如苹果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缩减了50%,原因是有两点:一是为赶旺季,今年新苹果提早采摘,口感还有些偏涩;二是苹果价格逐年上涨,年增幅超过了30%,近期均价已达到50元/箱,不再是实惠型水果的代表,一般单位发放福利更乐于选择其他以往没有发放过的品种,故冷落了苹果。香梨亦是如此,新果未下树,旧果接着卖。进场车辆不少,但生意寥寥,光顾人群稀少。而现阶段销售势头火爆,产于陕西的冬枣因今年获得了大丰收,大量进入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不低于50%,旺季期间日成交量不低于200吨。
  今年水果成交均价相对于去年同期而言,除个别品种外,如早桔上涨了28.4%,苹果因为缩量上涨了29.3%,大部分没有出现上涨情况,有些品种甚至逆势跌价,如冬枣,各品种成交均价同比下滑了14.3%。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虽然成交均价没变化,但净重却有所减少,如同一规格的石榴,去年净重18斤/箱,而今年基本减少1斤,为17斤/箱;同一规格冬枣,去年净重为5斤/箱,今年为4.8斤/箱。虽然价稳量减实际等于涨价,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却是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如单位发放福利,可以说是面对不同消费对象进行差异化经营的一个典型。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