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进场车辆的数量及交易的兴旺程度,市场确定2012年中秋交易旺季为9月20日至30日。此十天时间整体交易情况如下概述:
一、进场车辆运载方式趋于重载化
据市场门口收费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7日零点,中秋旺季期间进场车辆同比减少了10.5%,但运载货物的总吨数却上涨了18.6%,说明进场车辆的运载货物的方式逐步趋向于重载化。往年此时间段入场车辆多以核载重量20-30吨左右的为主,而今年以核载30-40吨的车辆居多。此现象可看出三点情况:(一)市场对于产地直发农产品的消化能力有所提高,作为中心点向外辐射的能力日益增强,轻载化的车辆已不能够满足运输需要;(二)长三角地区物流网络建设日趋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载车辆“跑空车”现象;(三)道路交通运输费用在农产品的附加成本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驱使经纪人们不得不通过增加运载量来降低相关运输费用;
二、本地蔬菜交易平稳,叶菜类蔬菜降幅明显
因今年中秋旺季相较去年同期晚了半个月,故不可参照电子交易报表的统计数据,仅可参考。基本情况为:旺季期间本地蔬菜供应充足,交易平稳,并不受中秋旺季影响,出现上下波动。日均交易量约为100吨/天,以豇豆、茄子、苦瓜、西葫芦等爬藤类蔬菜为主。整体成交均价同比上浮约20%,但叶菜类蔬菜整体降价明显,降幅超过了15%,主要原因是今年9月下旬,光和日丽,日照时间充足,温度适宜,加速了叶菜类蔬菜的生长。
三、外地蔬菜精品蔬菜小增,干货价格稳中有升
虽称旺季,但中秋旺季还是与春节旺季有着本质区别,时间短,天气良好,农产品流通业者基本不歇业的特点,使得对外地蔬菜的成交情况影响甚微,依然保持着正常的交易过程。精品蔬菜如荷兰豆、蘑菇、小尖椒成交量的小增顺应了消费者对于节假日一家团聚,改善餐桌伙食的需求,纵然价格小贵亦能接受。入秋后干货品种蔬菜进入了旺销期,其耐保存的特点促使进货的小商小贩乐于少量囤积,购销两旺使得成交均价稳中有涨,综合土豆、大蒜、洋葱三类大宗干货的均价计算,涨幅为21.3%。
四、水果成交同比相近,价稳量减满足需要
中秋国庆期间,举家团圆,孝敬长辈,馈赠亲友,水果相对于保健品无疑是更多人的心头所好,所以市场的中秋旺季主要体现水果交易方面。今年水果整体成交情况与去年相近,此消彼涨,如苹果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缩减了50%,原因是有两点:一是为赶旺季,今年新苹果提早采摘,口感还有些偏涩;二是苹果价格逐年上涨,年增幅超过了30%,近期均价已达到50元/箱,不再是实惠型水果的代表,一般单位发放福利更乐于选择其他以往没有发放过的品种,故冷落了苹果。香梨亦是如此,新果未下树,旧果接着卖。进场车辆不少,但生意寥寥,光顾人群稀少。而作为中秋水果代表的石榴、冬枣、猕猴桃这“老三样”,销售势头依旧火爆,日成交量不低于500吨。
今年水果成交均价相对于去年同期而言,除个别品种外,如早桔上涨了28.4%,大部分没有出现上涨情况,有些品种甚至逆势跌价,如冬枣,各品种成交均价同比下滑了14.3%。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虽然成交均价没变化,但净重却有所减少,如同一规格的石榴,去年净重18斤/箱,而今年基本减少1斤,为17斤/箱;同一规格冬枣,去年净重为5斤/箱,今年为4.8斤/箱。虽然价稳量减实际等于涨价,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却是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如单位发放福利,可以说是面对不同消费对象进行差异化经营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