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天镇县发展设施农业见闻

 8月初,记者从阳高进入天镇境内,阵阵凉风袭来,顿觉心旷神怡,在炎炎烈日寻找到一丝难得的凉爽。 

 说起天镇县靠种植大棚蔬菜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事儿,在全省可算是小有名气,种植的无公害蔬菜不仅规模大、品种优,而且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 

 眼下正是瓜菜飘香的时节,走进南河堡村设施蔬菜示范园区,满眼都是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大棚里,一根根藤蔓墨绿冲顶,西红柿红的鲜艳,黄瓜绿的青翠,煞是喜人。农民吴燕军一边干活,一边跟记者聊着。他高兴地说:“政府为咱指明了致富的道路,帮咱贷款,还给咱贴息。如今菜市红火,一个棚能挣一万多元,大棚就是咱农民的聚宝盆!” 

 近年来,为摘掉多年扣在头上的穷帽子,天镇县充分利用发展农业无污染的优势,瞄准设施蔬菜产业,唱响了一曲产业脱贫之歌。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绿色设施蔬菜基地2.1万亩,建起蔬菜大棚16861栋,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产业带动。该县扶贫办主任贾彪介绍说,全县重点将平川区作为试点区域,围绕“两纵三横”公路,形成“日”字区域,围绕“日”字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打造“白色走廊”。 

 大棚建起来了,关键还要看收益。针对个别农户思想观念落后、经营管理不到位,导致收效甚微的实际问题。该县让一些有经验、会管理的农户,用反租倒包的流转形式,把已建成的大棚又反租回来经营。金色田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卅里铺村租赁100栋大棚,通过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去年合作社种植的大棚彩椒平均亩产达5080公斤,全年总产540吨,实现收入120万元。 

 在产销衔接上,借助农超对接,积极培育蔬菜品牌,与北京东城区结成友好同盟,把优质绿色有机蔬菜直接供应到北京市10个定点超市;邀请河北崇礼、山东寿光、天津市、北京市一些大公司来天镇与种菜大户签订购销合同,还在大同、张家口、呼和浩特等地联系市场,定点销售天镇蔬菜。此外,该县还建起4个蔬菜批发市场,市场内配备产地报送系统、产地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等现代农产品流通的“硬件”设施,有效保障了广大菜农的利益。 (山西日报 记者 赵建军 通讯员 安玉坤)
  • 农民经纪人

殷爱林

主营:禽蛋购销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玉田县环宇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主营:中甘甘蓝-铁头包菜-北京三号白菜-秋绿60-黄心白菜-荷兰土豆-早大白马铃薯-长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许学江

主营:养鸡专业户
  • 市场大户

陈忠生

主营:淡水鱼及其加工厂

王玉芳

主营:螃蟹

赵明

主营:烟、酒、饮料批发。

武香玉

主营:水产、副食

莲荷商行

主营:莲藕,藕带,藕苗,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