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生猪养殖大省。2011年,全省生猪出栏7300多万头,出栏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出栏量居全国第一位。2011年,农业部对我省畜禽产品产地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5月11日,2012“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宣传周启动,包括生猪在内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关注重点。宣传周期间,“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采访组分别赴相关省直部门采访,对我省从生产基地到餐桌安全链是的形成有了深入了解。
猪场:检测结果为阴性,没有使用瘦肉精
【现场】
检测人员将采集的生猪尿液分瓶装置,从包装中取出试纸条,打开后平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在每瓶尿液中吸取样品溶液,滴加3滴于加样孔中,静待5分钟后,两条红线出现在试纸上。检测人员当场宣布:“检测结果为阴性,没有使用瘦肉精!”
5月11日至12日,省畜牧水产局分别对长沙市望城区、长沙县开展“瘦肉精”突击排查。检查组携带快速检测设备,主要排查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3种常见“瘦肉精”)的使用情况。在望城区,抽查了80个养猪场,抽取245个样品,经检测全部为阴性;在长沙县,同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8个乡镇141户养猪户所养生猪进行了“瘦肉精”快速检测,共抽取尿样429个。经临栏检测,除1个疑似阳性外,其余全部为阴性。疑似阳性样例,经省级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
【监管措施】
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促进我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省畜牧水产局健全监管机制,严格排查监测,连续3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2011年,全省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为0.005%,生猪质量总体安全。
2009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生猪产地检疫与“瘦肉精”抽检同步制度,对上市出售的生猪在出栏前全面开展“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抽检,确保问题生猪不外运,问题猪肉不上市。2011年5月至2011年底,先后对双峰县、桃源县等10个生猪大县,开展地毯式的突击拉网排查。
我省是供港澳出口活大猪和肉类的主要省份,活猪出口量占香港市场的20%左右。在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严格监管下,近5年来我省没有发生大的出口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出口动物及产品没有发生索赔情况。湖南供港澳活猪已经实现连续7年违禁药物“零检出”。
市场:食品安全追溯码,相当于猪肉的“身份证”
【现场】
5月16日,长沙市民陈女士在红星生鲜市场买了一斤猪肉。付款后,她拿到了一张有点特别的小票。这张小票上,除了商品重量、价格、日期等信息外,还有一个食品安全追溯码。根据这个追溯码,可以查询到,她买的这斤猪肉,来自湘潭县响塘村的一个养殖户。
“这个追溯码就相当于猪肉的‘身份证’,消费者可以凭它查询到这头猪的养殖、屠宰、批发、检验检疫等所有信息。”红星盛业集团有限公司溯源办副主任欧阳泽介绍。早在去年9月,长沙市雨花区便启动了生猪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进入雨花区市场交易的生鲜猪肉,进行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全面溯源管理。目前,在红星生鲜市场、树木岭农贸市场均可以买到这种“溯源肉”。据悉,长沙市已经申报全国肉菜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如申报成功,将由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建设肉菜追溯体系。
【监管措施】
据省商务厅介绍,我省拟在全省14个市州建立屠宰监管工作平台,在全省选择符合定点设置规划的80家规模以上屠宰厂(场)安装现场监控设备,覆盖生猪进厂(场)查验、待宰、检疫检验、无害化处理、肉品出厂(场)等关键环节,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省、市、县三级工作平台上下贯通,与屠宰企业现场监控装置横向连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省工商局将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对农贸市场、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商场和超市的检查力度。通过开展调查摸底和市场清查,加大对畜禽水产品及其制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和市场巡查,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农产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消费侵权违法等案件的查处力度。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透露,下一步全省质监系统将按照“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组委会的统一部署要求,以畜禽水产制品为重点,竭尽全力抓好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今年将主要抓好产品分类监管机制、企业法人约谈机制、生产许可退出机制和惩戒失信企业的“黑名单”工作机制。
餐馆食堂:建立采购记录,严禁病死猪肉端上餐桌
【现场】
5月10日上午,“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采访组一行察看了长沙运达喜来登酒店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方面的执行情况。
9时30分,供货商送来生鲜肉类,工作人员验收之后,这些肉类被送入冷库存放。“我们的生鲜肉类、水产品等,全部是由指定供货商提供,在采购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与供应商签订了包括食品安全内容在内的采购供应合同,严格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并建立采购记录,绝对不会让病死、来源不明或不合格的畜禽水产品出现在酒店的餐桌上。
【监管措施】
为切实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鲜肉和肉制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餐饮服务环节鲜肉和肉制品安全整顿治理工作。在近半年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1964人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70398户次。
对下一步监管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索证索票,加强监督检查。近期,将组织7个组,分赴全省14个市州,开展中小学(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督查,将畜禽水产品作为重点排查对象,严禁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病死、毒死、来源不明或不合格的畜禽水产品,严禁从私屠滥宰等非定点屠宰企业采购鲜肉,严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