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花草碧,万树杏花飞”, 沐浴在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节里,令人心旷神怡。
本地菜交易量方面: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本地农作物纷纷加快了生长速度,令上市销售的本地蔬菜不管在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日益丰富。据统计不少于40个品种的本地蔬菜在当月进入市场销售交易,相较上月35个交易品种增加了不少。销售量最大的品种是莴笋,日均销量超过了150吨/天,其余大白菜、蒜苗、小葱、小白菜、花菜、芹菜、包菜的日均销售量均过了3.5吨/天。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交易量基本持平,个别品种除大蒜苗、小葱交易量增加,大白菜交易量减少,其余品种交易量相差无几。
本地菜价格方面:从统计数据来看,因去年同期雨水较多,而且正处于物价起涨的阶段,受供应关系影响去年的本地蔬菜价格并不低,而今年在天气、供应关系以及国家政策干预的多种作用下,本地蔬菜价格并没有如预想的随着其他消费品节节攀升,反正多数品种相较去年同期以稳为主,个别品种还出现了下降。与去年同期持平的品种有蒜苗、花菜、白萝卜和芹菜,月平均价稳定在2.7元/公斤、1.3元/公斤、0.6元/公斤和1.4元/公斤;而小葱、小白菜、包菜和生菜价格同比下降了,26.7%、28.6%、44.4%和12.5%,降幅最大的当数苋菜和大白菜,苋菜价格由去年同期月均价6.5元/公斤直接回落到3.2元/公斤,降幅为50.8%,而大白菜全国销售环境均不容乐观,滞销严重,所以销售价格一降再降,本月均价为0.3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均价1.16元/公斤相差甚远。当然,有降自然也有升,莴笋、平菇和香菜价格分别上涨了14.3%、9.7%、5.3%,竹笋因为大小年关系价格涨幅居于榜首,达到了58.1%。
预计随着气温的逐步攀升,本地蔬菜的上市量还将进一步加大,同品种蔬菜的销售价格会进一步降低。
外地蔬菜交易量方面:因本地菜的大量上市,价格上所占据的优势令外地蔬菜失去了竞争力,以至本月外地蔬菜整体交易量较上月出现了下滑,销售下滑比较明显的是一些与本地上市蔬菜相冲突的鲜菜品种,如莴笋、大白菜、青菜、蒜苗等。其余能够错开销售的品种影响并不大,如大蒜、洋葱、土豆等干货,还有一些本地没有或者本季节无法上市的的鲜菜品种,如山药、茄子、蘑菇、荷兰豆、豇豆等销售所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外地菜价格方面:有了本地蔬菜做了“价格标杆”,外地蔬菜价格“亲民”了不少,鲜菜类价格从3月上旬开始,价格一直呈缓慢回落状态,如月初6.9元/公斤的茄子月末回落至5.8元/公斤,降幅为19%;金针茹、胡萝卜、鲜藕等品种,月初与月末比较价格分别回落了10.0%、8.3%、34.8%。干菜类如大蒜、洋葱、土豆价格较稳,有波动但幅度不大。蒜台、荷兰豆、冬瓜等反季节蔬菜在本月还出现了逆势上涨的情况,这与市场供应关系有关。
预计随着本地蔬菜上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外地蔬菜相错销售情况会更明显。
水果交易量方面:本月整体交易情况与上月相较趋于平稳,历经春节旺季冲锋式的销售,如今市场的经营户们总算可以缓口气歇一歇了。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受供应关系影响各品种销售量参差不齐,有些品种较去年为多,而有些品种少于去年。主要的交易品种分两类,一类是延续销售的“过节水果”,如各品种苹果、香梨、脐橙等;还有一类是3月份开始大量上市的品种,如芒果、圣女果、本地草莓等。
水果价格方面:虽然销量没有延续春节旺季的势头,但高昂的价格却被毫无悬念的保留下来,过节效应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在本月并没有如同去年同期价格滑落,反而出现了稳中有升的现象。相较去年同期,上涨幅度明显的水果品种有脐橙、哈密瓜、苹果、芒果、西瓜、菠萝、香蕉、火龙果以及山竹,分别上涨了42.1%、12.2%、39.5%、65.3%、21.4%、20.0%、66.7%、34.9%和75.0%,除去供应关系所带来的影响,经济环境是促使水果涨价最根本的原因。
预计随着上市水果的品种日益丰富,成交量会进一步攀升,但价格并不一定会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