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差价格低 西瓜出路在哪儿?

“甜了吃瓜的,苦了种瓜的”。这句话,记者采访时数次听到。瓜农们总是说,“其实我们最可怜,因为收购商不会做亏本生意,不管瓜卖到哪儿,他们肯定不赔,而我们呢”?时下,正值首府本地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由于种植面积大、产量多以及雨水不足等因素影响,首府地区的西瓜价格比往年低了许多。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瓜果批发市场及首府街头巷尾,对首府地区西瓜价格低的相关情况做了调查了解。
 
 调查内容:本地西瓜价格下滑的原因
 
 采访对象:瓜农、批发商、相关管理部门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市区、城郊一带
 
 语录:“甜了吃瓜的,苦了种瓜的。”
 
 ——瓜农刘师傅
 
 “我刚从地里拉来一车西瓜,到现在只有一个瓜贩来问价,说2毛5分钱1斤就整车买,但是价格太低了,地瓜个头大,就是有优势。”
 
 ——瓜农老胡
 
 “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发展设施栽培技术,让本地西瓜提早或者延期上市,从而延长市场的供应期。此外,农民要加强信息沟通,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外销,做到有目的地销售。”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经济作物工作站王胜利
 
 愁:卖一车瓜要四五天
 
 近一段时间以来,首府大街小巷卖西瓜的不少,有摆地摊的,有用人力三轮车拉着卖的,也有放在农用车上卖的,这些摊点的共同特点是,摊前冷冷清清,摊主们有的愁眉苦脸,有的高喊降价。
 
 8月22日14时许,在回民区西龙王庙村村口附近,一个小伙子站在货车上叫卖:“唉,快来买啊,4毛1斤啦!”该车车厢上下还有几块牌子,上面有一再涂改的粉笔字迹,隐约看得出,阿拉伯数字由大到小,现在的标价是4毛1斤。据小伙子介绍,这里是他固定的西瓜销售点,入夏以来,除了暴雨天气,每天一车瓜,轻轻松松就卖完了。尤其是前些日子,天气炎热,一车瓜一个中午就卖光了。下午拉一车瓜,到17时左右还能卖完。但是,进入7月下旬以来,在本地西瓜集中上市之后,西瓜的销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一车西瓜卖完得四五天,价格也从每斤8角下降到4角甚至3角,人家还是不愿意买。
 
 当日,在鄂尔多斯大街和巴彦淖尔南路交汇处附近,记者看到有两个西瓜销售摊点,记者在这里待了1个多小时,一直未见买瓜人。摊主称,往年这个时候是西瓜旺销季节,只要有瓜,就不愁卖。可是今年却大不一样,几天前这里聚集了八九个瓜农摆摊,销量都不好,而且价格是降了又降,根本挣不上钱,没熬几天,其他瓜农都走了。
 
 价格便宜,瓜难卖,瓜农们喊苦,瓜贩子也跟着吃不消了。“西瓜卖不上价,我们的损失可大了。”在鄂尔多斯西街卖瓜的秦某满面愁容,“西瓜价格一降,我们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现在他批发西瓜的价格是每斤2角,加上运输等费用,成本达到3角,“现在这个价,卖了也没利,眼看着天气一天天转凉,价格肯定还会降,非赔本不可”。
 
 苦:每斤2角是保本价
 
 邢先君是和林县新店子镇人,今年种了14亩西瓜,多是跟玉米、小麦以及马铃薯套种的。他收的第一批西瓜是在20天前,在批发市场上是按照1斤3角左右卖的。而后,西瓜价格迅速下滑,最便宜时曾卖过2角。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可种800棵西瓜秧,每棵秧2角钱;通常需要浇3遍水,每次约花费50元;施1袋多化肥得150多元;还有五六百斤的鸡粪和其他动物粪便,1斤粪3角钱,如此算来,种瓜的成本每亩已经在700元左右,这还不算人工费。今年1亩地约产西瓜3500~4500斤,如果每斤能卖到3角5分左右,每亩纯收入600元左右,如果卖到每斤2角左右也就是保本价,算上人工费以及销售成本,其实是亏本的。但是现实是,即便成色较好、个头较大的西瓜,批发价在市场上也仅2角左右。这也意味着,今年种西瓜虽然不亏本,但是农民赚得钱也实在太少了。
 
 记者了解到,如今很多瓜农种的都是“懒汉瓜”,平时不需要太多的管理。邢先君说,大家都不再像过去一样整枝等等,西瓜的品质、产量跟过去也没法比。再加上今年气候不太正常,瓜小、品质低,也出现一些裂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另外,由于对市场估计不足,一些瓜农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产量增加。他去年种了10亩西瓜,今年多种了4亩。和他同村或相邻的老乡和他的情况一样,和去年相比,都扩大了种植面积。这些也都是导致价格下降的因素。 

   忧:瓜市交易冷清
 
 天气越是闷热,瓜农卖瓜的心情越急迫。8月22日下午,记者一路走来,不时看到有瓜农驾驶农用车或三轮摩托车,满载着刚从地里摘下来的西瓜,赶往石羊桥等地的水果批发市场。
 
 往年一到西瓜收获季节,西瓜批发市场就非常火爆。然而,记者在位于石羊桥路附近的几家瓜果批发市场看到,每家市场门前都停着大大小小数十辆农用车,但收购西瓜的商贩并不多,瓜农们或三五成群地坐在一块聊天,或独自坐在车上打盹。从清水河县开着农用三轮车来卖西瓜的一位瓜农,等了几乎整整一个下午,也没有几个收购商上前问价。记者在说话时,一位收购商走过来,拍着西瓜问多少钱1斤,在听说“3毛”后便摇头离开了。不一会儿,记者看见一位瓜农和这位收购商几经讨价还价,满满一车西瓜竟然以400元成交。该瓜农告诉记者,这车西瓜怎么也得2000多斤,之所以卖的这么便宜,是因为“个头小些、品相差点”,比较难出手,“但凭良心,这瓜绝对保甜”。
 
 惜:地头弃瓜成堆
 
 在首府城郊的几个村庄,西瓜多与玉米套种。记者注意到,在半人高的庄稼地里,大大小小的西瓜正等待收获。而在路旁的沟里,则有一些个头较小或品相不好的西瓜,被成堆丢弃。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个头小些的西瓜干脆放在地里不处理了,“等着烂吧,就当是上肥料了”。也有村民说,由于瓜价较低,收益无望,干脆直接把西瓜破坏在地里头,否则“连人工费都不值”。一位70多岁的老农庆幸地告诉记者,他今年只种了1亩西瓜,多亏种得少出手早,要不可赔坏了。“甜了吃瓜的,苦了种瓜的”。瓜农刘师傅说。在采访中,记者数次听到这句话。瓜农们说,“其实我们是最可怜的,因为收购商不会做亏本生意,不管瓜卖到哪儿,收购商肯定不赔,而我们呢?瓜是辛苦收完了,但是不好保存,别说价格低,就是卖得稍晚些,这瓜就烂在自己手里了”。
 
 羡慕:外地瓜好卖
 
 “我刚从地里拉来一车西瓜,到现在只有一个瓜贩来问价,说2毛5分钱一斤就买整车,但是价格太低了,地瓜个头大,就是有优势。”来自和林县的瓜农老胡叹着气对记者说。
 
 老胡没舍得卖,也是有苦衷的。连日来,记者在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了解到,受前段时间雨水少等影响,许多西瓜地受灾,造成西瓜大量减产,集中上市的本地西瓜品相也不好,而且保存时间稍长就容易腐烂。但是,就像老胡这样的瓜农,总想撑一撑,希望价格能高一点,这样自己也能少损失点。
 
 而与此同时,外地的西瓜批发价每斤却比往年上涨了1角至2角不等,但是大部分瓜贩还是选购外地西瓜。就因为本地西瓜难看、个头小。
 
 “前几天买西瓜,本地西瓜1元2斤,我当即就说,你以为我不知道西瓜价格?说实在价吧。几经讨价,最终我按1元3斤买了满满一麻袋,才花了不到15元钱。”8月22日,记者在赛罕区采访时,一位出租车司机如是说。“外地西瓜甜,而且个头大,市民还是愿意买外地瓜。本地西瓜虽然皮薄便宜,但是不中看,比不过人家,没有竞争优势。”土左旗一位孟姓瓜农说。
 
 原因:产量大品质低
 
 为什么今年的西瓜价格低而且交易量少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西瓜总体产量增多、品质下降、销路不好是主要原因。
 
 老耿是和林县大红城乡人,多年来一直种西瓜。今年的西瓜销售情况让老耿分外伤心。“往年一亩地能产4000多斤,今年虽然种植面积大,但是每亩产量连3500斤都不到,价钱还低,比往年少收入很多。”耿师傅说,“种瓜的多了。原来我们村就几户种西瓜的,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西瓜,亩产少了,但整体产量多了。”
 
 昨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经济作物工作站,采访了副站长王胜利。据他介绍,影响今年本地西瓜价格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西瓜的产量大,供大于求。农民都是凭上一年的农作物的市场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面积,对市场风险不作分析,上一年哪种作物的市场价格高,种植收益好,当年就盲目扩大这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最终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大跌,种植收入下降甚至亏本。他说,2010年首府西瓜种植的面积为6万亩左右,与去年的4.67万亩种植面积相比,增加了1.3万多亩。因此,农民不能盲目种瓜,要加强信息的采入,要对市场作出一定的分析。同时,目前呼和浩特市的西瓜没有形成外运规模,未打开外销的市场,这对价格自然有较大影响。此外,本地西瓜大多在7、8月份集中上市,正好赶上与外地瓜果集中竞争的局面,也赶上了西瓜价格最低的市场行情。
 
 措施:有关部门应加强组织领导
 
 王胜利副站长说,要想为首府西瓜的销售想一些路子,必须加强瓜果蔬菜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技术指导,开辟绿色通道。在西瓜出现销售困难、价格大跌的现象后,市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西瓜的运输和销售。交通、市容、工商等管理部门要解除道路、时间、场地限制,各级新闻媒体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报道,市农牧业局要通过农牧业信息网发布销售信息。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发展设施栽培技术,让本地西瓜提早或者延期上市,从而延长市场的供应期。此外,农民要加强信息沟通,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外销,为市场的销售提早准备,做到有目的销售。


来源: 北方新闻网
  • 农业合作社

宁城县金鸡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介绍:合作社农户种植的南国梨长在山坡,远离污染,自然生长,原生态种植,不用化肥农药,故

德庆县肇龙果园专业合作社

介绍:主营水果:沙糖桔、柑橘、贡柑、佛手果,土特产等。负责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管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