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林部门日前对苹果市场的调查显示:用于果汁加工的残次果价格大幅下跌。
甘肃农林部门于11月上旬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天水苹果产区,花牛苹果残次果销售价格为0.3-1.2元/公斤,较去年价格低1-1.2元/公斤。在平凉产区,富士类苹果的残次果销售价每公斤0.2元左右,比去年降低约0.7元/公斤,降幅超过7成。
残次果主要指个头小、外型差的苹果,主要用于加工果汁出口。2007年苹果汁出口形势看好,在甘肃等地,残次果收购价一度达到1.6元/公斤。
但从2007年底开始,果汁出口价格迅速下滑,出现滞销积压现象。据甘肃省林业厅造林处负责人武全国介绍,截至目前,苹果汁出口价格每吨跌了1000美元左右,加上限量生产,致使残次果收购价格大幅下跌。
甘肃省林业部门还介绍,天水长城果汁有限公司今年收购原料每吨从开机时610元跌至280元,而去年同期为1600-1700元/吨。目前,在天水,除新建果汁厂外,老果汁厂大都停产。
在甘肃苹果种植面积第一县--静宁县今年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甘肃通达果汁有限公司看好这一优势,在当地设立了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的静宁分公司,目前15万吨生产线已经投产。记者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了解到,通达公司静宁分公司受制于出口量减少、果汁价格急剧下滑等因素影响,在进行过一段时间残次果收购后,目前公司已处于半停产状态。
根据静宁县果业局调查,即使在通达公司前期进行的残次果收购中,残次果价格也非常低,进厂价仅0.3元/公斤。扣除中间商贩的利润,6元/公斤区间内循环。
不过,据甘肃省农林部门及果农介绍,每亩果园残次果产量一般只有5%,最高不超过10%,且原本价格低廉,其价格虽大幅下挫,但对果农收益影响不大。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