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培育的蓝思猪品种通过审定

种猪有了“国产芯”——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李奎教授团队,联合8家国内优势单位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蓝思猪配套系,近日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蓝思猪配套系的选育成功,打破了种猪高度依赖国外引进品种的局面,标志着我国种猪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也为我国开展猪种改良提供了重要技术和宝贵经验。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4%、46%,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猪种90%以上依赖引进品种,我国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型种猪严重缺乏。而且,目前我国种猪生产效率偏低,养殖成本较高,饲料粮依赖进口,料重比与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差距显著。培育出生产效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猪,是生猪种业加快发展的关键。

 历经14年的科研攻关,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3个蓝思猪专门化品系,分别是蓝思I系、蓝思II系和蓝思III系。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测定,蓝思猪配套系商品猪料重比、达100千克日龄、胴体瘦肉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均较引进原种有显著提高,并且抗病性能显著提升,肉质风味优良,有望替代杜洛克、长白、大白等现有进口种猪品种,成为主流的商业化猪品种。

 据介绍,蓝思猪配套系商品猪抗病力强、易饲养、生长较快、整齐度高、抗逆性强。今后蓝思猪配套系育种协作组在保持其高效的生产效率基础上,会适当增加配套系的数量,并持续进行选育,稳步提升肉质等性状改良,加强推广应用,逐步提升国产种猪市场占有率。作者:李丽颖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