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美环境、富精神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2021年我们如期达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希望的田野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带着向往憧憬与紧张忐忑,我在2022年开启了驻村工作,赋予我更丰富的视角看待城乡发展,让我更深入地思考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路径——农村常年处于的弱势“输血”地位,而乡村振兴则为改善这种现状提供了战略方向。

乡村振兴的实质内涵在于农业农村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发展历史看,我国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又面临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的历史关口: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驻村开展实际工作中,我深刻领悟到边做边学、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重要意义,理想目标照亮前行的路,而实践试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遵循,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产业发展难,生产要素转换、集聚不充分。对于因地理环境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的土地而言,如何将土地资源转变为资产经营,同时吸引资金、劳动力长期投入成为发展产业的制约因素。我们都知道乡村发展靠产业,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土地、劳动力投入转换的效益能否为正,能否推动产业正向循环、实现乡村自我的“造血”功能。那么势必要从降低产业成本、提高产业收入两方面考虑。在降低成本方面,最常见的办法是扩大规模种植从而达到边际成本递减的目的,但对于小而散的土地,将土地集聚整合已然是笔不小的开支了,许多主体直接将其看做是代价极高的沉没成本,一方面,农村现有劳动力潜力未被完全激发,主要是缺乏就地劳动的机会,同时受城镇化影响,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逐年萎缩。在以上两种要素欠缺的形势下,资金来源单一化,一般依靠上级财政拨款维持,难以丰富筹资渠道,也就限制了资金投入的天花板。虽然目前已出台多项农村金融相关政策,但真正使用的机会却不多,这与金融工具使用便捷性、百姓对相关政策的接受程度有关。总之,最终形成的局面便是没有产业的农村永远缺钱花,而这往往将会导致后面的一系列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难,生产生活分割不易。农村的生态卫生环境始终不理想,除了人们观念意识的缺乏,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自然状态下农业生产条件的便利与农村生活整洁存在一定的矛盾。我国从古至今发展的“小农经济”,家家户户各自种植浇灌、养殖畜禽,为了节约劳力,生产生活空间存在重叠,可以说农村人家与自然的接触是全方位的,同时处理一些如稻草、玉米秆等作物秸秆并不规范,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未能及时有效处理,上述因素都有可能带来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及土壤污染等,从而影响乡村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不良影响加上自身清洁不及时到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在蚊虫动物易繁殖的季节。

3.精神文明建设难,乡村文明凝聚力不足。由于粗放式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传统村落文化遭到严重地破坏,造成大量村民面临物质、文化多重危机。广大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规范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逐渐衰落,现代价值在短期内未能有效融入农村生活,寻找、建立现代与传统中的平衡点较为困难,村民在精神上长期受乡村传统价值观影响,但另一方面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带来海量的信息,冲击着他们固有观念,没有良好的引导,极易产生精神上的荒芜与混乱。许多村民对外面的世界一知半解,精神上单纯易受蒙蔽,而滞后的乡村文明建设难以有效满足村民对于精神文化升华的需求。

为此,国家层面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绝不只是一个口号、一条标语,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这也成为了开展乡村工作的指导思路。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可尝试:

1. 积极科学发展产业

一是加强城乡要素互动,加快城乡投资一体。积极引导财、土地、人、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流动,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持续加大对农村金融工具研究、推广,多方筹措产业发展本金,在有限的条件下“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认识到前期投入成本的必然性,也要提高对长期收益的前瞻性,积极规划引导、科学配置,转换农村闲置资源变资产,以土地、山林入股投资,尝试集中修建安置点从而扩大整合土地面积,增强要素吸引力。同时由此调动在村人员劳动积极性,效益为正后吸引更多人员返乡参与。二是立足本地特点,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坚持市场导向,先从能种的、预期收益稳定的品类入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定信心,多尝试多学习,争取找到能发挥本地优势的相对特色产品,逐步形成带动、集群效应。以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为抓手,实现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效对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推动融合发展,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乡村产业功能拓展融合。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尝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同时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流通配送效益;探索建立品牌标准,拓宽营销渠道,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渠道打造营销平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多元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乡村特色产品优势,打造系列“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土特色品牌,促进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促进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交叉融合,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循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精准农业技术,优化配置肥料资源,合理调整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提高农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效,倡导从农村实际出发,对畜禽废弃物和厕所粪污同时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科学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综合考虑农村实际人口、地形等因素,在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方面采取三结合的方式即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资源化利用与污染治理相结合,合理推进污水管网安装,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做好百姓沟通工作,充分发挥乡村自身的资源优势,材料、人工选择要符合当地实际,拿准工程质量,避免后续出现遗留问题。加大生活垃圾处理力度,要统筹考虑、综合利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适时排查垃圾堆放点,维持路面、河道卫生,维护整洁、干净的公共空间。

3.创新深化文化指引

一是塑造适合传播精神文明的环境。利用好乡贤力量,乡贤身上固有的守望乡土的情感极易获得普通村民的信任,他们以自身言行规范乡村文化价值导向,通过他们的知识、见识、经验、专业、技能等,带领农民挖掘、整合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扩展公共文化空间,在保护与传承传统公共文化的同时,赋予其现代形式和意义,在无形之中影响农民文化认知,形成良好民风村风乡风,用网络在传播文化时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营造虚拟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注意规范与引导农民在信息世界里寻找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信息,使其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判断与选择,过财政投入和社会 等途径,新建、扩建一些图书室、文化广场等,给农民提供参与文化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借助公共文化场所,开展文艺表演、民俗展示、手工技艺竞赛、文化交流等活动,在乡村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特定的公共文化空间,为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创造出相应的语境和情境。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借助自媒体,强化文化主体者身份,以文化主体者的身份,记录与传播乡村文化,使农民不再是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而是乡村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同时,建立线上平台,通过网络定期地将与乡村文化相关的文化信息推送给农民,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所具有的生产生活指引和价值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增强农民对乡村文化的情感认同、对乡村文化符号和文化身份的认知,重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闻亦赟)来源:中国网
  • 市场大户

丁海波

主营:清真牛羊肉

陈国安

主营:蔬菜

张子奎

主营:鲜蛋

赵明

主营:烟、酒、饮料批发。

安义明

主营:特种蔬菜
  • 农业合作社

临海市川南果蔬专业合作社

介绍:我社主营西兰花,白花菜

吉利来柑桔合作社

介绍:岁岁红 年桔[小叶桔] 沙糖桔

金乡县广强辣椒专业合作社

介绍:宝塔红、金塔红、杭椒等各种鲜辣椒,辣椒酱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泳清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

介绍:主营:克新、兴佳二号系列,克新系列,荷兰系列,尤金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