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也是秋收旺季,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已超八成。而地处山西省东南部的长子县,眼下也正在为秋收秋种而忙碌。
从自然环境上看,长子县位于上党盆地西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非常适合农业生产,自古被誉为“米粮川”。
由于今年秋收遇上了持续的阴雨天气,因此长子县启动了抢收抢种保丰收行动。一方面,通过加强农机跨区作业调度,提升了机收质量,在土壤湿度偏大地块,调配了履带式收割机,而对田间积水严重或局部倒伏地块,则进行人工抢收。
另一方面,粮食入仓之前要经过严格的水分含量检测,因此长子县对粮食晾晒、烘干场所进行了全面摸底,还对拥有有烘干设备的企业进行了动员工作,助力粮食烘干工作,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秋收时也是播种时,由于受到阴雨天气影响,长子县坚持适时晚播,宁迟勿烂的原则,将冬小麦播种任务分解至乡村、落实到地块,积极组织调运良种、化肥、农膜等农资,并指导农户疏通沟渠、开挖深沟沥水,为播种创造条件,为小麦安全越冬奠定基础。
除了粮食作物,长子县的蔬菜产业也是当地的特色产业,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其中声名远播的莫过于“长子青椒”。今年九月,长子县个大肉厚、色泽浓绿、味甜清脆也刚刚迎来了一轮收获。
长子的青椒种植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相传当时丹朱带着五谷、蔬菜种子到长子耕种,其中就栽培出了口味奇特的青椒,时至如今,长子青椒被誉为“来自于远古的蔬菜”。
长子的气候条件也是生长出优质青椒不可或缺的条件。长子县地处北纬36度蔬菜黄金生长带上,同样处于该地带的还有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加之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土肥水美,使得长子县的青椒种植产业发展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早在1995年,长子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0万亩,其中仅青椒种植就有6万余亩。1998年,长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2008年,长子县青椒获得了原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9年,“长子青椒”成为山西省农产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并入选原农业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近年来,在科技赋能之下,长子青椒产业的发展愈发蓬勃,一方面,长子县出台措施激励菜农采用绿色高产高效的青(尖)椒种植方法,引导菜农减少化肥使用和农药喷洒,大面积推广集成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青椒质量;另一方面,采用“利凉”涂料、遮阳网、滴灌等降温技术,形成“夏错峰”青椒种植模式,使得长子县的青椒能够在淡季上市,成功带动菜农增收。
当下,无论是粮谷还是蔬菜,长子县都在有序推进秋收、秋种工作,为下一个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来源:中国网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