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综述
津门秋意浓,盛会迎宾来。10月17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齐聚天津,亮相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展会,农交会一直是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活跃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农交会以“塑强品牌助振兴 提振消费增活力”为主题,近4000家企业参展,2.5万种产品荟萃,先进农业科技亮相,乡村帮扶产业升级,一场聚人气、活经济、促合作的国际农业盛会,为“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搭建产销对接桥梁,激发消费新活力
产销对接、促进消费,是农交会的重要使命。本届农交会上,一系列形式多元的服务与互动,助力优质农产品精准对接广阔市场。
展馆内,各地农产品纷纷亮出看家本领,通过产品展示、品鉴互动等多种方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京津冀协同展区,“沙窝萝卜”通过种植区、试吃区、销售区与IP合影区相结合,呈现了一颗萝卜“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历程。云南展位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观众可在“云茶空间”品味普洱茶与滇红茶,在“云咖吧台”品鉴手冲咖啡,还能在“云花场”的鲜花瀑布前拍照打卡。
现场人流如织,在一声声询价、介绍、洽谈中,市民的购物袋越来越鼓,参展商脸上笑容不断,采购商寻到意向产品。
“今年农交会人气特别旺!”福建福鼎市桑湖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契善忙得不可开交,“农交会为地方农产品推介搭建了舞台,我们不仅对接了一批经销商,收获了大量白茶爱好者,现场零售量也不错。”
“我们加个微信回去详谈。”成都妈妈团选品中心负责人易刚拖着装满样品和简介的行李箱,正和参展商交流,“农交会能够一站式采购优质农产品,是效率最高的对接方式。”
产得好,更要卖得好。本届农交会精准发力,组织对接发布活动100余场,头部电商、大型农批市场、社区团长、供应链企业、集采单位等3000多家大买家到场采购,现场设置产销对接区、直播推介区、电商选品区、专业品鉴区等,推动供采双方面对面交流,让优质农产品精准对接消费大市场。
“融安金桔有近300年的种植历史,甜度高达23.9度”“钦州大蚝肉质肥嫩,是北部湾的鲜美馈赠”……在“桂字号”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广西农业龙头企业推介(天津)活动中,特色农产品轮番推介,多款广西好物稳稳走进天津市民的“菜篮子”。
来自沂蒙山区的优质农产品也在山东沂源优质特色农产品走进天津活动上集中亮相。“希望以农产品为媒介,搭建起两地在果品深加工、品牌共建、冷链物流、农业科技转化等多领域的合作桥梁。”沂源县委副书记郑舰表示。
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渠道对接活动,全国重点采购商、知名电商平台、私域团长及港澳市场渠道代表,集中发布采购需求、渠道资源及相关支持政策,为供采双方搭建起高效的合作桥梁。“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线上平台”同步上线,为产销双方提供全年不间断的对接服务,让“农交会永不落幕”。
汇聚全产业链要素,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从田间到展台,从产品到品牌,从生产到科技,经过20余载的实践,农交会早已不仅仅是农产品的盛会,更成为农业全产业链先进要素集中展示交易的平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本届农交会设立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来自116个县、151个经营主体的800余种特色帮扶产品亮相,从瓜果蔬菜到优质肉品,从五谷杂粮到养生茶品,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集中展示乡村帮扶产业的多元活力与发展潜力。
农业科技在农交会上也大放异彩。通过VR系统体验农业科技成果,与机器人互动手冲咖啡,近距离观摩田间管理机器人……本届农交会首次设立农业前沿科技成果展区,全方位展示生物育种、生物制造、人工智能、先进农机装备等农业科技前沿成果,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搭建平台。
农交会历来是农业品牌培育、展示和营销的重要舞台。今年农交会专设精品品牌馆,各地精品品牌、新品潮牌强势亮相,全面呈现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
“在东北,家家户户有腌制酸菜的传统。我们研发智能发酵罐,将传统敞口腌制改为封闭式,实现低盐健康发酵,让老百姓吃上安全优质的好酸菜。”沈阳沃斯福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嘉告诉记者,“这次参展带来了200多袋,早早就卖完了。”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段,潞党参栽培历史悠久,药用价值很高。”山西淙上春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市场运营经理孔佳帅介绍,“基于药食同源理念和名方,我们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研发了潞党参‘晚安饮’等系列口服产品,公司自建3000亩种植基地,独创‘小蚯蚓微生物农法’改良土壤,从源头上筑牢品质。”
借助农交会这一平台,品牌农产品的名声愈发响亮。“前几年参展,不少客商还不认识藤茶,误以为表面的白霜是发霉了,今年农交会上很多客商专程为采购藤茶而来。”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丹瑞介绍,如今,藤茶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开发出洗发水及美妆护肤系列新品,将藤茶功效延伸至日常护理领域。
好产品如何卖出好价钱?叫响品牌是关键。“品牌之夜”直播助农活动上,来自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助农主播轮番登台,宣传推介天津小站稻、高青黑牛、海伦大豆等精品品牌,主播们声情并茂、倾情推介,推动品牌强势“出圈”。
深化国际农业合作,共享全球发展机遇
农交会办在中国,面向世界。在国际展区,来自19个国家的66家企业参展,共同绘就了全球农业交流与共赢的生动画卷。
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国际展区特别设立主宾国展区并邀请泰国参展。展区内,热带水果、天然橡胶制品、浮萍蛋白等创新食品以及多款加工食品吸引大量采购商和市民驻足。
“我们带来了榴莲、龙眼、芒果等十几种水果,共计800公斤,两天时间已经几乎售罄。”泰国农民市场营销组织(MOF)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市场,希望借助农交会这个重要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跨越山海,五大洲的农业文明在此相遇,共同演绎全球农业多样性。在五大洲国家馆,意大利首次组织国家展团参展,以罗马斗兽场为设计灵感,呈现“从土地到餐桌”的意式生活美学;新西兰国家馆携有机乳制品、麦卢卡蜂蜜等认证产品,展现其在绿色农业领域的实践。马来西亚燕窝等产品受到观众喜爱,砂拉越蓝天燕窝有限公司负责人卞泇涵告诉记者,砂拉越雨季燕窝盏形饱满、燕丝粗壮,唾液酸含量高达10%至13%。“这是第一次来农交会,遇到很多懂行的客户,昨天一天就与多家公司互留联系方式。”
以展为媒,以展促贸。中国农业的对外开放,正从“买全球”“卖全球”,向着与全球伙伴“共链共赢”的更深层次演进。
为呼应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成果,本届农交会特别设立中国-上合组织农业国际合作馆。展区汇聚了俄罗斯巧克力、吉尔吉斯斯坦蜂蜜、巴基斯坦精品饼干、斯里兰卡红茶等特色农产品,生动展现区域农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斯里兰卡是国际展区的“老朋友”了。“大家对斯里兰卡一点都不陌生,都很友好。我们的锡兰红茶在中国市场已有20年历史,一直很受欢迎。”中国-斯里兰卡一带一路商贸合作商会主席阿努拉深有感触,他特别展示了手工矿石画,“这是用矿石调色手工在绒布上绘制的,斯里兰卡有个村庄专门传承这种技艺。”
潮涌海天阔,风劲好扬帆。从品牌塑造到产销对接,从产业帮扶到国际合作……22岁的农交会风华正茂,又一次掀开新的历史篇章。站在面向未来的崭新起点,农交会必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作者:侯雅洁 郭诗瑀 张缘成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