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1日,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以“品牌 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主办的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在浙江德清隆重举行。在这场品牌盛宴中,中宁县深度参与了今年活动的多个核心环节,并跻身“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区域品牌价值榜前10,品牌价值达205.2亿元。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枸杞作为宁夏对外开放的一张“红色名片”,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文字记载史和600余年的人工种植史。中宁因枸杞而兴,因枸杞而红,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枸杞之乡,也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
科技突围:从古老药典到现代先锋的华丽转身
在5月10日举办的“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论坛”活动上,中宁县委副书记、县长周永根在互动发言时以一组硬核数据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这颗“红色明珠”是如何从《本草纲目》的药典记载跃升为现代健康经济的“科技先锋”。
周永根介绍,近年来,中宁县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来打这场“科技突围战”。第一是构建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1家院士工作站、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6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与17家专业实验室开展合作。第二是汇聚高端人才,建立了包含6位中科院院士、2位工程院院士的专家库。第三是持续资金投入,年均科研专项资金超千万元,重点支持品种改良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目前,在专利技术方面,中宁县已拥有8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矩阵方面,开发出10大类1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既有传统的优质干果,也有创新的枸杞原浆、枸杞多糖胶囊等健康食品,还有枸杞口红、枸杞黄酮护肤品等高端产品。
优势凸显:多重优势铸就枸杞产业辉煌
枸杞产业作为我国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支柱,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内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健康属性”与“地域特色”双重优势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抓手。
谈及中宁枸杞的发展优势,周永根如数家珍。他表示,健全的政策保障优势是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自治区党委、政府自1997年起便不断加大对枸杞产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相继出台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利好政策,颁布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中宁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制定出台“中宁县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每年整合各级各类项目政策和资金1亿元,激励和保障种植枸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擦亮“枸杞之乡”品牌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优越的道地资源优势是中宁枸杞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已建成的“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和“国家良种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枸杞14个种、4个变种、27个品种、2500余份枸杞种质材料,国内特异种质资源100%入库,国外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种质资源60%入库,是世界上收集枸杞种质资源种类最多、活体保存数量最大的基因库和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宁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荣获“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为枸杞的优质生产提供了保障。
领先的科技研发实力是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宁县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宁枸杞创新研究院,枸杞功效作用机理研究等科技攻关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不断推动枸杞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丰富的产品业态优势是中宁枸杞产业发展的市场支撑。中宁县鼓励县域内124家枸杞精深加工企业创新推出10大类精深加工产品120余种,强化枸杞衍生产品的理论研究。2024年出口量达5000余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0%,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直面挑战:三重桎梏阻碍产业升级步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周永根也坦言,目前中宁枸杞的产业升级仍需突破三重桎梏。
其一,是各经营主体与农户间利益联结机制比较单一。当前,农户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及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主要以土地租赁、种植销售服务为主,与产品加工、科技研发、文创旅游的联结机制较少,而企业前沿的生产加工技术、成熟的销售渠道、资金补贴体系与农户共享不畅,导致农民难以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主体间融合发展受阻。其二,是产业集群度经营成效不显著。在推动建设现代枸杞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各产区没有形成除土地入股外,以资本、品牌等为合作形式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各产区集中连片种植范围较小,政策导向发展各具特色的创新集聚区不突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建设意识缺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程度不够,影响了枸杞产业集群化发展,导致产业集聚效应不强,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和高效运营。其三,是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高。目前,枸杞产业农机农艺融合还处于农机迎合农艺阶段,没有将适合机械化生产、提高机械效率作为农艺的重点研究内容。枸杞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导致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力度跟进缓慢,农机农艺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振兴路径:三大策略推动产业跃迁
周永根认为,枸杞产业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于突破传统农业路径依赖,通过标准化筑基、科技化赋能、融合化拓展三大核心策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周永根表示,接下来,中宁县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以乡村振兴为依托、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坚持目标导向、树立系统思维、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在稳规模、促转型、保质量、树品牌、拓市场上持续发力,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构建与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完整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枸杞“种得下,产得出,叫得响,卖得好,可持续”,推动枸杞从“土特产”向“健康经济新引擎”跃迁,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动力。
文化传承:千年瑰宝演绎东方传奇
中国地标是一座文化富矿,秀美壮丽的地理风光,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地理标志性文化和产物。发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产业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
自2001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中宁枸杞开启了产业品牌化发展之路的探索行程。中宁县委政府历来重视枸杞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全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优势,“中宁枸杞 道地珍品”的美誉度逐渐占据消费者市场的金字塔尖,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5月11日举办的“2025地理标志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大会”上,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鹏化身推介官,为与会嘉宾推介了这颗“千年道地瑰宝”。
李鹏表示,中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枸杞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目前,中宁枸杞现已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严格遵循“品种纯正、环境可控、管理精细、产品安全”的十六字方针。从种苗选育到质量检测,全程可追溯,实现“三无一全”生产目标。同时,还建立了“企业 +基地 +合作社 +农户 +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业化联合体,统一技术标准、农资供应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粒枸杞都达到道地药材品质要求,在国内外市场保持强劲竞争力。中宁枸杞文化积淀悠久,康养价值卓越,自古就被誉为“红宝石”级养生珍品,已成为大健康时代不可多得的滋补佳品。
从殷商甲骨文的神秘符号到杭州亚运会的国礼荣光,从《本草纲目》的药典定论到全球40余国消费者的餐桌宠儿,中宁枸杞以六百载匠心传承与科技创新,演绎了一场“小枸杞成就大产业”的东方传奇。
面向未来,新时代的中宁县正充分发挥中国枸杞起源地、宁夏枸杞核心产区、道地药材原产地、“中宁枸杞”品牌等优势,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繁荣枸杞文化。这颗承载着华夏文明智慧的“红色明珠”,正以“道地性”为锚点,以“科技力”为引擎,以“文化魂”为纽带,向着“全球健康产业领航者”的星辰大海全速进发。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