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能卖1.7元1斤的蔬菜,经过镇宁双龙山街道新发村来顺合作社的无公害种植管理,卖到了2.8元1斤。
增加蔬菜种植技术含量,提高蔬菜市场价值和竞争力,实现种植户稳步增收致富,来顺合作社在双龙山街道的众多合作社中走在了前列。
说到来顺合作社,不得不提到新发村现任村委会主任张乔友。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乔友意识到无公害蔬菜种植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便萌生了种植念头。说干就干,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张乔友探寻出一条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路子。菜种好了,他的收入也多了,所种菜地实现每亩产值2万多元。
2014年,张乔友被群众选为新发村副支书。2015年3月,新发村新发组8户村民在张乔友的带动下成立了“来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规模化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主要种植无茎豆、花瓜、茄子等蔬菜。
张乔友带领群众种植无公害蔬菜的事迹传到了镇宁自治县农业局,引起了局领导的重视。通过多方努力,2016年夏天,来顺合作社种植的蔬菜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检验。同年12月,贵州省农委授予来顺合作社种植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新发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信息被发布到农产品推介平台,这让周围的群众看到了发展的潜力。
为了更好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新发村积极推进“村社合一”工作,新发村新发组、鸡场寨组的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加入了合作社组织,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由来顺合作社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他们发展蔬菜种植;没有劳动能力的,则将土地以每亩800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到合作社。与此同时,群众还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务工工资每天可达80元。
2018年,来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年产蔬菜900吨,毛收入270余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19户75人。2019年,新发村的无公害蔬菜种植突破了500亩的种植规模。临近的打硐村、沙锅村村民也跟着发展起了无公害蔬菜产业。
“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蔬菜产业,为大家增加了经济收入,这本来是个好事。但我担心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蔬菜的市场价格波动和品质下降会影响全村蔬菜产业的发展。2018年的蔬菜价格相对比2017年,每1公斤蔬菜平均价降低了1元,900吨蔬菜就白白损失了90万元的毛收入。”说起对蔬菜产业今后发展的顾虑,张乔友眉头紧锁。
为了面对今后潜在的产品质量隐患和市场风险, 张乔友一方面严格要求合作社社员按照产品要求进行蔬菜种植,另一方面,他经常对自种的散户加强技术指导,确保他们种出来的蔬菜能够达到无公害品质,不砸掉无公害蔬菜的牌子。同时,他积极与蔬菜经营商联系,试图了解市场行情,扩大市场销售渠道,保证蔬菜批发价格。为此,他跑遍安顺、贵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寻求新的突破口。此外,来顺合作社在张乔友的带领下,正在试图改变产品单一的特点,已引进“羊角脆”黄瓜品种和雪枣进行试种,希望能进一步丰富来顺合作社的农产品种类,扩大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
新发村的群众在张乔友及来顺合作社的带领下,正朝着产品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他们相信,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新发村广袤的土地上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过上更加美好、幸福、富裕的生活已为期不远。(沈林 记者 陈国平)(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