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市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继续围绕着“为农服务”的经营宗旨,依照年初制订的目标和统一部署,发挥区域性平台的集聚与推广作用,夯实经营基础,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准,加强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市场运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全年果足菜丰,交易兴旺,2013年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达到126万吨和61.3亿元,同比增幅为9.7 %和13.9%。
一、2013年运行特点
1、交易量稳步增长,交易额增幅较大
今年市场整体交易情况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很好的完成了年初的既定目标,助力因素有以下几项:一是果蔬价格的接连攀升,推动成交额上扬;二是市场西面新辟的36亩空地改造为停车场交易区,为水果车载交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入场水果销量大增,如1月份香梨成交量同比增幅为36.3%,7月份西瓜成交量同比增幅为24.6%,9月份的早桔成交量同比增幅为38.0%等;三是有赖于停车场外地蔬菜车载交易区的划定,下半年外地蔬菜“直发车”的明显增多,同比增幅超过了27.4%,蔬菜车载交易保证了新鲜度,提升了销量;四是本地蔬菜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2、本地蔬菜发展稳健,莴笋占据主要位置
2013年度,本地蔬菜的成交量、额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8%。大宗品种主要有莴笋、苦瓜、西葫芦、大白菜、番茄、小葱、豇豆、茄子、菜玉米和豆角等,成交量同比变化情况为+36.4%、+13.8%、+23.8%、+4.4%、+11.1%、+10.0%、+1.1%、+11.6%、+20.0%和-34.3%。成交额同比变化情况为-15.7%、+67.1%、+50.7%、+2.8%、-19.0%、+24.5%、+13.0%、+6.8%、+17.7%和-17.8%,涨跌交错,起伏不定。各交易品种成交均价今年为2元/公斤,去年为2.2元/公斤,跌幅为-9.0%,
莴笋品种依旧占比突出。全年占比为41.3%,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为11月和12月,占比高达74.9%和88.7%,成交量同比增幅为42.5%和10.9%。今年莴笋高产是主要原因,而南下长途贩运受阻,转而本地消化存量也是一个原因。随着鲜蔬深加工的兴起,莴笋产业链得到了很好的延伸,获得长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销”困局。
3、水果价格普涨,多方因素齐推上扬
今年水果价格依然延续的前几年的上涨势头,新上市的品种基本上都突破往年的价格高位,且涨幅明显。据统计报表显示,今年1-12月份各月水果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28.7%、14.7%、22.4%、10.8%、9.9%、4.8%、25.0%、13.0%、28.4%、12.5%、17.1%、20.8%、19.9%。其中进口水果涨势较猛,同比涨幅超过了35%。造成今年水果价格普涨的原因有几下几点:一是产量下降以及囤积量激增;二是种植综合成本上涨;三是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四是国家外贸调控收紧;五是消费量减少。
二、困难和问题
1、受中央政策影响,高端精品交易锐减
中央下达的“八项”规定对于终端市场农产品,特别是高端精品农产品的销售影响显著,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春节旺季期间采购进口高端水果,如车厘子等,当季高端精品蔬菜,如冬笋等作为福利发放、馈赠送礼的单位数量同比至少下降了60%,大量采购精品高端鲜、干菜的酒店数量明显减少;二是春茶上市期间,高端精品春茶的销售量同比下降了至少55%。三是本地水果销售旺季,本地优质鲜果需求量锐减超过35%。
2、下半年交易量下滑明显,经营户普遍反映生意难做
虽然上半年交易状况整体良好,不过经营户普遍反映今年生意难做,特别从下半年中秋旺季以后,市场蔬果销量整体下滑明显,从交易数据中也可窥究一二。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为9.9%,而下半年为8.1%,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具体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垫资压力上升;二是上游收货困难;三是大单客户锐减。
三、2014年交易情况预测
2014年随着市场格局日益完善,功能趋于合理,服务更加到位,市场整体交易情况将继续向好,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而影响农产品流通的三大因素依然长期存在,是成本因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