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农产品风风光光闯市场

 贵州日报 

 本报讯 两万多只蛋鸡,日产鸡蛋3000枚。半年时间不到,销售收入已达60多万元。6月4日,长顺县摆所镇城伍村绿壳蛋鸡养殖大户熊光飞照例起了个大早,进入产蛋旺季以来,他每天都围着两个养殖基地团团转,捡蛋、选蛋、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让他忙得乐滋滋的。 
 熊光飞的两个养殖基地就在长顺县绿壳蛋鸡产业示范园区内。按照规划设计,园区将建成全省最大的绿壳蛋鸡养殖基地。 
 绿壳鸡蛋是长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一种特色农产品,深深地烙上了“绿色生态”的印记。而这样的“特色印记”,在黔南州规划建设的1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均得到了彰显和放大。 
 如今,长顺高原高钙苹果、罗甸早春蔬菜、罗甸火龙果、三都水晶葡萄、都匀毛尖茶、贵定大鲵、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已经成为黔南州农业产业园区的标签和符号。5月31日,黔南州1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部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论证。 
 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为黔南州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增添了发展底气。 
 黔南州农委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到今年底,黔南州将建成蔬菜基地260万亩,火龙果6万亩,葡萄12万亩,高钙苹果5万亩,茶叶90万亩,中药材40万亩,大鲵养殖50万尾,绿壳蛋鸡生态林下养殖2000万羽,形成具有黔南州区域特征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中,黔南州在品种、栽培、管理等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引进和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筑牢了黔南州农特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防线。一大批贴上黔南州标签的品牌农产品在通过产地认证、无公害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后,走上了北京、上海、“两广”、重庆、深圳等地市民的餐桌,可以说是风风光光。这种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促进了黔南州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基地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种养标准化、服务专业化和生产集约化。 
 (刘雪红 本报记者 曾 明)
  • 市场大户

陈加新

主营:四方蔬菜商行主要经营内蒙、甘肃、云南等地的土豆、胡萝卜、黄瓜、四季豆、豌豆

赵建军

主营:兽药\饲料

鲁久利

主营:天助商行经营蔬菜批发业务近十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有青椒、黄瓜、蒜薹、各种菌类

王金奎

主营:大水产品加工外调

刘江辉

主营:水产、副食、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