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13年,市场发展继续稳步向前,各项指标均有增长。春节农产品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总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上升了9.4%和11.7%。旺季期间,水果日均成交量不少于3000吨,蔬菜日均成交量不少于1500吨,在繁荣了春节市场的同时,也为市场经营户带来了效益。
蔬菜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增幅为8.5%和8.7%。本月市场所成交的蔬菜基本以外地蔬菜为主,占据市场份额80%左右。来源区域有两块:一块以山东为中心以及周边相邻各省,运抵蔬菜品种基本以干货为主,如大蒜、洋葱、土豆等,外加大白菜、番茄等北方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品种;一块以海南及相邻广东、广西为主的南方冬季蔬菜种植区,品种主要有黄瓜、豇豆、苦瓜、甜玉米等绿色蔬菜。
本地蔬菜受气候影响,在本月一直处于交易低谷,日均成交量不超过180吨,综合全月各品种成交量分配情况,依然延续了前三个月的莴笋占据主层地位的局面,月成交量为2023吨,占总成交量中的比例为56.5%,其余月成交量超过100吨的品种仅有大白菜(640吨)、蒜苗(223吨)、小葱(121吨)、小白菜(106吨)和芹菜(101吨)这五个品种。以上六个品种中莴笋和小白菜同比数据为增幅18.3%和31.7%,大白菜、蒜苗、小葱和芹菜同比降幅为15.9%、15.6%、55.4%和38.9%。
成交均价中同比增幅较大的品种为大白菜和蒜苗,幅度均超了100%,主要原因是前几个月气温同比偏高,雨水充足,适宜大白菜和蒜苗的生长;再则,去年下半年,北方产区大白菜出现的“滞销”情况令当地大白菜被大量低价抛售,进入本月后又出现了供应短缺,这给本地大白菜的上市销售创造了机会,所以成交均价大幅高于去年同期。而蒜苗成交均价同比大幅度的增加与种植面积扩大,今年南方蒜苗供应不上有一定的关系。莴笋成交均价同比下滑了19%,原因是今年福建主产区冬季莴笋收获较往年偏早,与本地冬季莴笋同时上市,压低了销售价格。
外地蔬菜在本月中所据比例较高,所以可以作为本月蔬菜的主行情,成交量与成交额的变化趋势基本可以以上中下旬来划分,上旬气温较低,蔬菜易保存,成交量同比攀升约15%,成交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化不大;中旬末的降雪带来了成交量的下滑以及成交均价的迅速攀升,下旬持续晴好的天气,持续升高的气温令各品种蔬菜均出现了“滞销”情况,成交量锐减25%,均价大幅下滑35%的“低迷”行情。综合来看,北方产区运抵蔬菜总体成交量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小幅攀升约12%左右,成交均价因运输费用上涨而有所提升,不过幅度未超过10%。南方产区蔬菜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幅度超过了30.8%,主要原因是去年春节相较今年有所提前,而南方鲜菜不易保存的特点使得经营户们并未到大批量的蔬菜完全调入市场,成交均价同样增幅明显,超过25%,冬笋遇“大年”销售继续几个月来的“井喷“之势,日成交量不少于25吨,同比增长约150%,产地主要以江西为主,福建浙江一带为辅。
虽然本月外地蔬菜成交量同比处于小幅上升状态,但经营户普遍反应今年蔬菜生意难做,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受经济低迷影响,临近县市的各类中小型企业因订单偏少,纷纷提前放假过年,令常规蔬菜的销路出现了阻断;二是国家拒奢防腐条例的严控下,令酒店年末生意不及往年,对于高端精品蔬菜的需求有所减少。
本月是一年中水果最为旺销的月份,据市场进出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到货量同比增长了22.7%,不过成交量同比增长幅度仅有9.5%,经营户普遍反应生意相比往年清淡,各家店铺中均堆满货品,有些店铺已达到堆放临界值,不得不出外寻租仓库,经营进口水果店铺中高端水果的备货量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整码堆叠未拆封的高端水果如车厘子、提子、蓝莓等并不鲜见,而去年同期大部分情况是由装卸车从冷藏车直接运抵购买者的货车。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中央关于严控春节期间吃请送礼的条例发挥了作用,制约了高端水果的大批量消费;二是作为往年采购主力的各级政府及企事单业单位迫于条例所限,降低或取消了福利发放水果;三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因为连年效益不佳,面对日益高涨的水果价格,纷纷寻求替代品作为福利发放对象。从大宗品种成交量同比数据中也可看出,进口水果(-28.7%)、苹果(-27.3%)、梨(-47.4%)、砂糖桔(-53.3%),香梨由于去年因气候原因减产,今年到货量同比增加了71.9%,成交量同比上升56.3%。
预计进入2月份,距离除夕日益临近,市场上水果交易将出现一轮以个人消费为主的交易小高峰,届时水果成交均价将有所上扬,不过毕竟个人购买力有限,成交量攀升幅度将不会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