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我省成立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组建了玉米、水稻、大豆、种子、农机、蔬菜、果树、食用菌、资源与环境、蚕业、人参11个专业化技术委员会。经省质监局批准,成立了第一批包括粮食、种子、农机、蔬菜、果树、食用菌、资源与环境七个专业在内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实现了我省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工作机构“零的突破”。
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组建一年来,开展了各自领域包括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制(修)定、地方标准项目申报前的初审、标准的实施与推广和标准研究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7日,省农委召集各委员会成员,分析形势,交流思想,理清思路,旨在找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省农委副主任柳涛出席会议。
柳涛指出,近年来,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十五”到“十一五”这十年,我省累计组织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2237项,全省主要生产领域的农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基本协调配套,构建起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框架。重点改造和完善了现有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全省已成立农业质量安全检测机构83家,初步形成了以部级中心为龙头、省级中心为骨干、市州级中心为配套、县级站为基础、市场(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框架。全省先后建成各类各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203个,示范基地196个,面积达到3133.3千公顷。所有县(市)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实现了标准化。
总体上,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农业标准化工作意识淡薄、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强,“重制定轻实施,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还存在缺少组织机构和设施手段的支撑,标准宣传贯彻实施的力度不大等问题。
柳涛希望各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要勇于承担起本领域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任,及时向省质局和省农委提出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分析本专业领域全省标准化的需求,研究提出本专业领域的地方标准发展规划、标准体系、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和组建分标委会的建议。撰写标准化分析报告,为本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向省质监局和省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积极协助组织本专业领域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复审工作,组织本专业领域企业产品标准的评议或审查工作,并对评议或审查结论性意见负责。要加快各产业的标准制度进度,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会上,各委员会的专家们分别汇报了在各自领域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中所做的工作,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吉林省农委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