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张生平通讯员田静孟韶华周闻杰
11月11日,记者一行来到了漯河市临颍县,看看农业综合开发给这片厚重的土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临颍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陈红阳在谈到农业综合开发给当地带来的好处时,马上给记者列出了一串数字: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各类项目的实施,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近4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9万亩。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50.9万吨,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74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高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个百分点。
陈红阳说:“以前农业基础不稳、产值低,主要是我们的发展方式不对,没有建立起现代化农业。而农业综合开发,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两个大的方面——集约化经营
和产业化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有效推动了临颍农业集约化经营。”陈红阳说,近年来,临颍县紧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机遇,坚持把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性举措,主攻土地流转,强攻农业招商,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县乡两级政府组织专门力量,整合土地资源,建立流转平台,确定发展重点,发布招商信息,选择投资主体,基本实现了土地由自发流转向政府主导流转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我县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民购买大型机械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陈红阳介绍道,全县各类农业机械拥有量达5.8万台(套),各类配套机具达7万多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3%,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33.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小麦单产较土地流转之前提高117公斤,亩均效
益提高280元。全县优质粮生产面积扩大到50万亩以上,小辣椒种植面积达32万多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农业集约化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再一个就是农业综合开发有效提升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陈红阳说,2007年以来,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县累计投入5500余万元,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玉米和小麦两大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农产品(4.74,0.00,0.00%)就地加工增值。农业综合开发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目前,临颍县拥有国家级龙
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9家,年加工小麦突破130万吨,玉米突破100万吨,属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大县。
采访结束时,陈红阳满怀信心地说,农业综合开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关键性、全局性的战略举措,临颍将突出服务农业农村发展这条主线,突出带动全县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水平的提升,突出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的提升,奋力推动全县农业水平再上新台阶,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