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本是“五一”前后种植,“十一”前后采挖。9月下旬,记者来到了“中国薯都”定西,在进入杏园乡郑家川村时,眼前一弯弯的梯田里一片绿色,马铃薯还正在生长期,似乎这里感觉不到秋天的到来。在尹家湾社,村民们见记者来采访高兴地说,今年他们这里的马铃薯长得好,亩产上万斤。薯农高兴的背后是一场传统农业种植与现代农业种植的博弈。
马铃薯地里测产话收成
9月22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代表刘大江正在进行的“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来到了杏园乡郑家川村尹家湾社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双联”行动中倡导各级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这个点成为了刘大江的帮扶点。
杏园乡党委书记水清信介绍说,这块基地采取“企业+政府+基地+农户”的形式,定西农夫薯园马铃薯脱毒薯快繁有限公司提供良种和订单收购。面积1000亩,主要繁育陇薯3号和新大坪原种。
走进一台梯田地里,马铃薯茎缠缠绕绕,让记者无处插脚,刘大江提起一颗马铃薯的茎蔓来,足足有一米多高。老百姓说,前几天省农牧厅领导来到这里进行了测产,亩产在一万斤以上,记者听了很疑惑。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村主任韩进宝找来一杆秤,进行测产,第一窝挖出来,记者看到马铃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一窝大小有八颗马铃薯,重量是2.5斤,第二窝2.3斤,第三窝3.6斤,三窝共计8.4斤,平均2.铃薯原种扩繁基地的种植密度比较大,一亩地有4662窝马铃薯。最后大家算出来的结果是亩产1.3万斤。听到这个数字,村主任和围观的农民笑开了怀。
养猪专业户王有民有30亩耕地,今年在这个基地里种了20亩,由于用的农家肥很足,他自信地说,他家的产量可能比这还要高。按照当初农民与企业签订的合同,这块基地马铃薯的收购价每斤要比市场价格高出1毛,目前陇薯3号的收购价在6毛钱,就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亩地的收益在8000元以上。
韩进宝家的40亩耕地今年全部种植马铃薯,按目前的测算,总收入在32万元。去年,他家种了10亩马铃薯,由于是传统种植,亩产只有3000斤,加之去年市场收购价低,每斤3毛钱,10亩地毛收入不足一万元,亩投入在500元,每亩纯收入不足500元。韩进宝感慨地说,一对比差别太大了,这就是依靠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带来的效益。这块基地采取订单农业,薯农的销售也不愁。这些马铃薯出来后就是一级种。
政府做担保建基地
眼下,这里的农民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但是这块基地在建设之初困难重重,是一场传统农业种植与现代农业种植的博弈。
杏园乡郑家川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马铃薯产业,但这里的农民至今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这个地方的农民靠天吃饭,只能解决温饱。韩进宝介绍说,好多年前,有一部分农民移民他乡,如今这个社有20户人,户均土地在40亩左右。
如何让这里的农民摆脱低水平的传统种植模式,杏园乡党委书记水清信首先想到的是要打破这里农民传统的观念,必须要引进种薯企业,在这里建原种繁育基地,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为了达到连片种植,在去年小麦收获以后,水清信就开始规划布点,在秋季时早早在正川村尹家湾和李河两个社,铺了1000亩的黑膜。
定西农夫薯园马铃薯脱毒薯快繁有限公司决定在这里投资建基地。企业无偿投入原原种,和田间管理费用,等到马铃薯上市的时候,年种植时间,当企业把原原种拉到地里头时,老百姓傻眼了,企业送来的种子不是切成方块的种子,而是像大豆一样大小的种子。马铃薯原原种,经过脱毒和无土栽培培育出来的,市场价每粒在5毛钱。老百姓却担心,这样的种子种下去能长出来马铃薯吗?产量有保证吗?老百姓开始反对了。
养猪专业户王有民找到乡政府,要求政府给他写产量保证书。杏园乡政府向农民保证,如果这块基地的产量低于其他地方的马铃薯产量,政府会给老百姓补产,有了这个承诺,农民才勉强答应推广这项技术。在推广中,由于当地老百姓不支持,技术人员在地头指导农户种植,中午连一顿饭都没有人管,公司只好给技术员带着方便面推广技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1000亩基地建设。
如今老百姓的看法来了个大转弯。谢强说,他们在田间指导工作的时候,晚上老百姓非要把技术人员请到家里拿出最好吃的来招待他们。这主要是通过良种基地的建设农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标准化生产是关键
记者在定西采访中许多薯农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年由于雨水多,加之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马铃薯减产,薯型也不好看,但是在这里缘何产量能有这么高呢?
刘大江告诉记者,脱毒马铃薯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即应用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脱毒马铃薯产量高,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40%,薯块大小均匀,表面光洁,商品性能好,市场售价高。
这个基地完全是按照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子处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机械耕种、统一病虫害防治“六统一”标准化模式种植,采取“黑色全膜覆盖+脱毒种薯应用+配方施肥+机械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由于按照标准化来种植,马铃薯的长势很好,尤其是在今年马铃薯晚疫病流行之前,企业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六次的防治,田间管理到位为增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眼下,采挖在即,这里的农民开始大量采购马铃薯采挖机,说今年马铃薯丰收了,自己也舍得投入了。这只是中国薯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定西市上下紧紧围绕把定西建成全国重要、国内有影响力的马铃薯科研育种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的目标,经过大力扶持培育,全市种薯企业已达29家,爱兰公司、农夫薯园公司等种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原原种生产能力提高到5亿粒以上。去年该市建立一级种扩繁基地23万亩;二级种扩繁基地101万亩;基本实现了脱毒种薯全覆盖,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庄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