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特征凸显饲用需求或影响麦价走势

 今年夏收小麦市场预期已成共识,新麦高开、托市难以启动已无悬念。但后期走势充满变量因素且相互交织影响,使得今夏小麦市场化特征凸显。其中,影响未来麦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北方麦区产情、多元市场主体间博弈、政策调控介入时机及玉米、小麦价差变化。

  南方部分小麦质差不碍大局

  北方产情决定了年内小麦供需基本面,进而影响麦价起伏。2021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使得总产有了保障,即使当前南方部分产区小麦受前期雨水影响质量较差,但仍可流入饲用领域,而这本身就是在预期内的,不会对总体格局造成颠覆性影响,仅将推高区域内达标粮源采购成本而已。从前期北方产区调研情况看,尽管部分地区存在小麦扬花分蘖期低温寡照、积温不够及病虫害等问题,但在防治工作到位的情况下,整体形势较好,丰年可期。

  据日前相关部门调查,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主产区一、二类苗比例大多超过90%,比上年同期提高5~10个百分点,丰产有较好的基础。新麦收获期只要不出现极端恶劣天气,今年小麦将再获丰收,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有望实现“三增”。

  从实地调研走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的产情来看,产区3月至5月积温普遍偏低,湿度大,病虫害相对增多,对小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但总体来看,近三年来,2019年产量、质量******,2020年属于正常丰收年景,2021年略次于去年。

  新麦流入饲用领域仍较可观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份对2020/2021年度小麦供需平衡表的预测显示,全国小麦产量为13425万吨,比2019年增加65.5万吨,增幅0.49%。预计2020/202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4727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559万吨,其中饲料消费及损耗为38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250万吨,增幅145.2%。

  去年以来,玉米价格上涨迅猛,玉米、小麦价差快速扩大,庞大的政策性小麦有效填补了玉米饲用缺口。据统计,2021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6787.7万吨,实际成交2756.3万吨,同比增加2217.9万吨。截至5月中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49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4000万吨。

  考虑到近年玉米加工业(饲料加工、深加工等)产能的迅速扩张,推动玉米价格仍将保持强势,使得玉米和小麦价差修复短期内难以完成,预计今年新麦流入饲用领域的数量仍较可观。不过受稻谷去库存力度加大,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供应充足影响,本年度饲料企业使用小麦的数量可能有所减少。

  多元主体博弈更趋“白热化”

  多元市场主体间博弈更趋“白热化”,将推动麦价阶段性波动频繁。市场收购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储备企业、面粉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销售主体则包括贸易商、农户。在麦粉价差收缩至较为极端的状况时,不排除部分面粉企业的业务向贸易端转移。当前,随着北方麦区产情不断明朗,各地收储企业陈粮拍卖高溢价成交及新粮采购竞价不断刷新高点,粉企陈麦收购价格攀升,在市场信息叠加影响下,多元主体对后期麦市走向普遍持乐观态度,追高情绪不断发酵。

  储备企业:有刚性的轮换需求,部分地区还有一定量的增储计划,因而对价格上涨的容忍度较高。据了解,为避免出现收粮难的情况发生,部分收储企业已与当地种粮大户签订收购协议,提前锁定粮源。

  制粉企业:主要根据自身现有库存状况及麦价走势决定后期收购策略,但对新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刚需。从实地调研情况看,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已通过在上市前库存建立前置、新麦上市期收购需求后置而规避收购价格峰值。

  饲料企业:相对于粉企,因其利润空间更大,对麦价上涨接受程度会更高。据调研,资金雄厚的大型饲企前期已建立了3至6个月的库存,后期还将积极通过配资手段委托产区代购代储吸纳粮源。

  贸易商:作为整个流通环节中******的变量,资金、库容均较充裕,主要以赚取购销差价为目的,对价格上涨接受程度最高。特别是收购许可放开后,对小麦炒作的热情难以估量,容易造成小麦流通的“肠梗阻”,使得阶段性供需趋紧,进而推动麦价非理性上涨,并因此形成越涨越紧、越紧越涨的局面。

  农户:除少量自留自用外,受收储条件所限,囤粮待涨概率不大,一旦收割将第一时间流入贸易商、经纪人手中。

  玉米小麦价差影响麦价走势

  玉米、小麦价差的变化,直接影响未来小麦价格走势。综观去年新麦上市至今的行情走势不难发现,麦价几次上涨至高点的节点都是在玉米暴涨之时。玉米与小麦的高度替代性致使二者的价格联动性极强,价差只有处在合理的区间内,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一方价格会随着另一方价格正向变化。

  目前,新麦价格表现较为强势,但玉米市场行情正处于弱势下跌之中,预计将一定程度制约麦价持续上涨。远期看,我国玉米供需缺口短期内难以弥补和扭转,玉米价格仍将长期高于小麦价格,小麦饲用需求量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我国玉米市场的行情走势并直接影响麦价。

  政策调控确保麦价合理运行

  考虑到去年年末以来,政策性粮源库存向企业商业库存大量转移而非完全消化,供需面并未达到市场分析的紧张程度。若北方小麦产情乐观,可有效缓解市场情绪,麦价快速上涨的势头或将受到压制。若收获期小麦数量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市场焦虑情绪蔓延,加之炒作资金推波助澜,麦价将保持快速上涨势头。

  政策调控措施适时出台,确保麦价在合理区间运行,小麦温和适度上涨符合政策预期。但麦价在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的资金操控下大幅背离基本面,扭曲供求关系,不利于市场稳定健康运行。在口粮市场,政策面并不缺乏调控筹码。小麦、玉米甚至稻谷可采取多点联动、多措并举的手段:加大储备投放力度,大力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投机行为,从而稳定市场预期,为过热的麦市降温。
  • 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