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菌”事 绿富同行促振兴

初冬时节,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瑞辉农业高原冷凉菌种植基地种植大棚里,工人正穿梭在一排排菌架间,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平菇。不远处,国网海北供电公司“石榴籽”供电服务网格员戴广成和同事孔祥斌正在检查该企业加工车间的用电设施,检测用电电压和用电负荷。

门源独特的冷凉气候,让夏季种植的菌菇兼具成本低、品质高、出菇时间集中的显著优势。经基地电气化加工后产品远销韩国,源县政府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反复试验攻克烧制温度、时长等核心工艺,建成了门源县泉口镇俄博沟村菌棒无烟炭加工厂,这种衍生炭无烟耐烧、热值充沛,还带着天然菌香,成了性价比极高的清洁能源。

门源县聚焦生态旅游,依托新崛起的6处露营基地,放大烧烤炭需求。菌棒无烟炭加工厂瞅准机会,与露营基地搭建“基地直供”模式,短时间内就稳定供应烧烤炭1.2吨,让菌香炭火为露营增添别样滋味。

今年年初,网格员戴广成在俄博沟村走访时,得知菌棒无烟炭加工厂将引进一批电动加工设备,便和孔祥斌一起来到加工车间,了解新增用电负荷,确定需要安装一台专用变压器,为厂房供电。当日,俄博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延龙采纳了这个供电方案,并提交了用电申请。很快,国网海北供电公司为其架设1台25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把电通到了加工车间。

“废弃菌棒资源化利用成效斐然,香菇厂里,村民们收集废弃菌棒的热情高涨,昔日的‘污染源’如今成了‘香饽饽’!”陈延龙介绍。截至目前,加工厂年产优质烧烤炭30吨,每吨可高效转化废弃菌棒1.5吨,“生态包袱”正加速转化为“绿色财富”。

有了充足 保障,加工车间机器沉稳轰鸣,流水线末端,乌黑锃亮的炭块鱼贯而出,整齐码放。为满足当地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以来,国网海北供电公司累计为当地架设10千伏线路1124.91千米、千米,满足了18户从事菌菇种植产业的村民用电需求。

近年来,门源县充分利用了高原生态资源,将气候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错季、绿色、高品质高寒冷凉菌产业。在 赋能下,这些从菌棒上冒出来的“小金伞”,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来源:农民日报
  • 农民经纪人

阎洪博

主营:禽蛋购销/巴斯夫预混料

许学江

主营:养鸡专业户

薛立俊

主营:禽蛋购销

闫洪岭

主营:禽蛋购销

罗洪臣

主营:饲料生产